首页>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时间:2021年06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彭 波 史一棋 

党的十七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新要求之一首次被提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这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中经历新考验、获得新经验、引发新觉醒的系统总结,是党对旗帜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思想理论”扩展为“道路”“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正是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科学发展观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

  新思路带来新转变,新实践迈上新台阶。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辉煌历程)

记者 彭 波 史一棋

图①:2008年9月20日,神舟七号飞船箭塔组合体从技术区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秦宪安摄(影像中国)  

图②:2010年5月23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外貌。  王华斌摄(影像中国)  

图③:2011年4月,重建后的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  王 祥摄(人民视觉)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此时,距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已近30年。近3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开创了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郑重宣示: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我们这个时代成功的选择

  2007年金秋十月,北京。

  2200多名代表齐聚人民大会堂。这不仅是73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神圣庄严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汇集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切目光。

  此时的中国,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中经历新考验、获得新经验、引发新觉醒的系统总结,是党对旗帜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思想理论”扩展为“道路”“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

  实践孕育思想、思想指导实践。从创新实践中走来的基层党代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有感触、满怀深情。“实践一再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一种必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成功的选择。”中共十七大代表、模范法官宋鱼水说。

  科学发展观,从加速发展到又好又快

  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

  不过,发展之中有隐忧: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科学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科学发展观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我们处于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耽误不得,也失误不起。”“从‘加速发展’,到‘又快又好’,再到‘又好又快’,党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经济全局的驾驭更加成熟。”“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关键要在‘好’上狠下功夫。”在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成为代表们热议的高频词。

  新思路带来新转变,新实践迈上新台阶。从关注数量增长,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历史的发展,远比任何宏大的书写更发人深思。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这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也是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同心协力、顽强奋战,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交出这张精彩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今天的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感悟初心)  

黄 超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越是经济发展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越是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研究应对措施时优先考虑保就业,2011年末城乡就业人数达7.6亿人,比2002年增加2825万人;把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划分为新的贫困线,将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惠及1.6亿学生……件件民生事,体现了发展的温度。

  农家书屋建设加速,到2011年覆盖84%的行政村;全国美术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中央财政环保投资快速增长,2011年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2级及以上标准的占88.8%;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实实在在……和谐成为流行词,诠释着发展的深度。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还取得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汶川地震发生后,新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的抗震救灾行动迅速组织起来。到2010年9月底,三年恢复重建任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受灾地区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大大超过灾前水平,创造了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牢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走永续发展的路子(亲历者说)  

原贵生

  2007年10月,我去北京参加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坐了一整晚卧铺车。这是我头一次参加全国党代会,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临出发前,龙门村的乡亲送了我很远,要我一定把他们的心声带到党代会上,再把党的好政策带回来。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

  那时,龙门村正在全力发展煤焦业,集体经济有了起色,乡亲们也富起来了。作为村党委书记,我很想知道怎么走好下一步,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听了报告,再想想龙门村的实际情况,我很受启发,许多问题一下子就想明白了。

  要把好日子过得长久,就不能只图一时的发展和眼前利益。龙门村的煤焦业是高污染行业,一旦环境被破坏了,就算老百姓家里都堆着金山银山,日子也过不舒坦。要让老百姓既能兜里有钱,又能保护环境,还需要不断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科学发展的路子。

  从北京一回来,我马上就向乡亲们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家听了都非常振奋。之后,村里提出“到了龙门只见绿”,鼓励大家多种树,增加绿化覆盖面积。同时大抓节能减排,提高村办企业环保设施的投入,努力实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

  这些年来,“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成了全国人民的共识,我们更加确信,龙门村这条路子走对了。生态好了,村里又发展起了旅游业,村民们多了一条增收渠道,村集体经济也进一步壮大,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有奔头。

  龙门村这些年的发展让我深深认识到,是党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会继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作者为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党委书记,本报记者沈童睿整理)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