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中国文联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

心中有热爱,心底有答案

时间:2021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文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作者:蒋巍
0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吊唁大厅里,有一块纪念3万多位无名烈士的大理石“无字碑”。这是一方写满热爱的青石,将许多人的信仰、坚守、奉献定格,虽然不言不语,却比滔滔不绝更让人动容。

  翻开厚重的党史,是无数人民群像、无数英雄故事汇成的千言万语、万千气象。那些鲜活的个体,哪怕今天看来只是三言两语的叙述,轻描淡写的姓名,背后蕴藏的都是那个时代里最荡气回肠、最浓墨重彩的故事,是家国个人、精神思想与时代浪潮的激烈碰撞。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少年许国的热忱,陈望道嘴里那墨汁的甜是对追求真理的渴望,习总书记“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是党中央对亿万人民发自肺腑的关情。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一切美好向往的力量源泉。回顾党史,那些先辈走过的路,每一寸都浸满他们对中华大地的深情厚谊、难舍难离,承载着他们对民族、对人民的浓情期许、血肉相连。因为心中有热爱,所以一名又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在疾风骤雨面前迎难而上,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将心中的热爱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温暖力量,即使绵薄,即使微不足道,也愿意,汇成注入大江大河的涓涓细流。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中华民族走过历史上最不寻常的一百年,是从民族上一个百年的苦难、屈辱,走向新世纪的抗争、摸索,实现新时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一百年。这条路从出发,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艰难时光里遍布激流险滩、艰难险阻。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气概,和“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真挚情感,激励、引导着无数仁人志士怀揣心中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忱、热爱,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怕牺牲、敢于奉献,任他长路漫漫,依然初心不改,前赴后继地用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点亮漫长黑夜里冲破黑暗的万丈光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每一道微光都镌刻了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瞿秋白、陈延年、叶挺、江竹筠……是他们用满腔热爱铸成利剑丰碑,同重重阻碍、千难万险顽强抗争,为民族争得了独立,为国家寻得了出路,为人民谋得了幸福。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只要心中有爱,彼此的情感就是相通的,可以跨越时空同频共振,可以穿越山海心心相映。在不同的年代,共同的用热爱,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燃烧一次绚烂的年华。在不同的战场,在不一样的归宿,秉持相同信仰的人们殊途终将同归。

  在上海龙华、重庆渣滓洞,在长征路上、敌后战场,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长城的董存瑞,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倒下了,热血撒在了他们深爱的土地上。他们的肉体虽然倒下了,但精神始终永垂不朽,那些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所淌的血、流的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用生命对党的事业的坚守,即使是在最后一刻,他们的脸上都是带着微笑的,眼中都是闪着希望的星光的。

  今天,我们面对的环境,经历的困难,不比百年前艰辛,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困难面前畏缩,在诱惑面前摇摆。国际国内形势时刻处于复杂多变的情况之下,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现存唯一的活态连续传承的文明,如果不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家国、民族的热爱,在经历那么多沉重磨难、剧烈变革之后,我们很难想象会有多少文化瑰宝、珍贵记忆、精神财富将被付之一炬,甚至消亡。今天我们提四个自信,出发点和基础点就是唤起大家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热爱,有了热爱才会愈发坚定信念。我们学党史,更是要学会从党史中懂得怎么去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去热爱我们的事业,热爱一切值得我们付出、努力,为之奋斗的事物。

  国家因英雄而伟大,伟大的国家来自伟大的人民。与过去所有政权、政党不同,共产党从诞生之初,便饱含对人民最真挚、朴素的情感,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正是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对人民的爱,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饱含深情地写道:“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让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演讲,高声喊出那句:“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和社会主义的两不辜负,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新时代磅礴伟力的汇聚,绕不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们只有真正做到眼里有人民,心中有热爱,不仅“身入”人民,更要“心入”、“情入”,始终把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当成是实实在在的大事,甚至是急事、难事来办,把增进人民福祉真正当作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们干事创业的根本目的,才能拆除“心”的围墙、“情”的隔阂。

  爱与所有其他情感一样,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交相呼应的特殊能量和动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才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巩固的最扎实根基、最坚实力量。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因为我们党一直坚持深深根植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与人民同甘共苦、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所以才有了今天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才能创造开天辟地、翻天覆地的历史伟业。这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

  同时,热爱作为反映内心情感的动词,是有比较级的,对应的,对这份情感的付出和坚守也是有差异的。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这样描述了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含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于是才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洒脱,天下为公的家国大爱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翻开共产党人的“百年相册”,心有大爱者,比比皆是。

  “半条被子暖人心”,用热爱书写心意是赢得互信、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我们对人民的热爱要发自内心、充满深情,不只是放在口头上,或概念化、口号化,如此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性任务,庄严作出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领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老百姓的冷暖殷殷牵挂,他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生动体现,也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的实际行动。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用热爱在神州大地上书写光辉故事的中国共产党,因为热爱而年轻,因为热爱所以始终深受人民爱戴。这份热爱,是广大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前途命运共同的选择,历史用现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做了同样的选择。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人事处干部)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