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多部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陆续上映、播出。6月9日,由中心主办的电影《1921》观摩研讨会顺利开展。通过这次研讨会,有几点体会向大家汇报。
一、恰逢其时: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921》研讨会是和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的一次具体实践。为进一步探索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规律,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提升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大众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召开《1921》研讨会。观影时间(6月5-6日)和召开时间(9日)正好相差3天,给评论家们充足的准备机会。召开后的第3天晚上(11日),上海电影节开幕,借此热点,研究处将整理的8000余字的新闻稿+观点摘登当晚在中国文艺评论网刊发,在腾讯方积极配合与支持下,有150余家党媒央媒以及新媒体平台以媒体传播矩阵的形式,及时刊发新闻及观点稿,传播效果较好,有力推动了主旋律题材电影《1921》的宣传传播,为建党百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落实落细:有力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见到实效
电影《1921》讲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一些点点滴滴,主要是讲李达和王会悟如何办好成立大会,开展的一系列缜密的部署,包括在上海开会期间因被特务发现,王会悟提出转战嘉兴红船,后来在红船成功建党的过程。期间穿插了比如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进行警戒等过去很少提及的史实,通过影视化、谍战化等方式进行表达,增加新鲜感和观赏性。建党故事线索从原来的一条,增加为三条并行,既全面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全貌,又丰富了电影表达的结构和方式,使得电影更加厚重和丰富,更耐人寻味。让观众可以在观赏娱乐的时候受到一次生动、鲜活、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这部影片对于营造和烘托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主旋律起到积极作用。
这一段故事,过去不可能这么放大去讲,但是由于讲中共一大的故事较多,如何才有新意是关键。电影《1921》这么讲,一方面是在挖掘党史这座富矿,填补党史空白,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很好的一次党史学习充电机会,也是开展主题党日的一次有力实践。另一方面,对于咱们经常办会的同事来说,也是很好的一次学习如何在办会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三、回望初心: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评论担当作为
通过这次研讨会召开以及及时传播,深感文艺评论工作落实、落地、落细的重要性。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重大主旋律题材文艺作品集中献礼、集体上映、集中展出的一年,实际上也是检验文艺评论工作担当作为的一年,更是给中心开展具体文艺评论工作提供原材料、原动力、原样本的一年。近2个月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积极关注和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组织文艺评论家观摩在京演出作品并撰文评论,推出了一批优秀评论文章,也是一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文艺评论落地的生动实践。近期,七一前后即将上映多部主旋律影片,以及展出多场造型类艺术展览,希望我们能借助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相关评论的机会,达到学史明理、崇德、增信、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真正通过文艺评论工资有效引导舆论、引导观众,扎实起到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这是文艺评论工作的初衷,也是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初心。
(作者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