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重走采风路>脱贫视频

“编外村民”看巨变

时间:2021年02月0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马 征
0

  编者按: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
  在“攻坚”之年加入“攻坚”行列,在“收获”之季参与“收获”劳作。在这极不寻常的年份,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起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副刊编辑、作者在内的一支新闻媒体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队伍,深入基层,重返他们在过去20年中曾经到过、访过的贫困地区、贫困村镇,以今昔对照的视角,通过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重温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脱贫故事,重现一张张感人至深的奋斗面孔,重读一副副收获幸福的满足笑容,接续谱写当地创造的新业绩新辉煌!
  精彩中国,精彩时代,精彩故事!重走采风路,共谱脱贫曲。这是一组具有特殊的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感染力的故事,是一道发生于、写就于我们身边的时代强音!
  今日推出这一采风系列中的《“编外村民”看巨变》,敬请关注。
“编外村民”看巨变
 
巴吉村社区入口
  西藏日报记者唐大山重访林芝,在柏树王旁边的巴吉村,偶遇一位名叫陈军的安徽老乡。陈军在巴吉村住了二十一年,见证了这个藏族村庄在党的援藏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的推动下,所发生的沧桑巨变……
巴吉村融村支两委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一体的综合办公楼
  “我刚到八一镇的时候,就像进了如今内地的一个村庄。闹市区位于今天的明旺大酒店附近,最高的建筑是林芝地区行署办公楼,两层,门前是砂石路。说是行署所在地,但城镇建设谈不上规模,人口数量有限,交通落后,货物不畅通,生活成本很高。我决定离开那个市中心,在周边瞅地段,决定迁到巴吉村。”
  “周围村子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它?”
  “一是位置,二是对未来的判断。巴吉村位于318国道旁,徒步半个多小时能到市中心,在这儿居住生活成本大为降低,开商店盈利还可以。这是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998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送新一批援藏干部上岗来到林芝,当时他就去了巴吉村。这坚定了我来巴吉村的决心。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东南沿海的省委领导到西南边疆的巴吉村考察,这个村迟早会发展起来。你想想,援藏资金向这儿倾斜,当地政府重点规划建设,巴吉村的未来不是梦。第二年,我毫不犹豫搬过来了。”
  “当时的巴吉村是什么样子?”
  “别提了,那时的八一镇和我们老家的村落差不多,巴吉村又能怎么样?破破烂烂、歪歪扭扭的民房七零八落地散布在这一片。村民倒是挺淳朴,没听说谁家富得流油,也没听说谁家穷得过不上生活。”
摘于 中国副刊《对话巴吉村》
 如入仙境的幸福小区
  “与1998年相比,2011年的巴吉村已焕然一新。不知道你有没有在村里走一圈?”
  “与内地坐北朝南整齐划一的新农村相比,这里的民居都是别墅式建筑。一户一院,占地面积较大,门朝哪个方向的都有,院内有好多果树。如果哪家有共产党员,会把党员的照片、名字和入党时间张贴在门旁,挺自豪的。”
  “巴吉村的可贵之处,在于村民思想上的转变。他们利用背靠市区、紧挨国道、面向市场的区位优势,用政策扶持资金购买运输车辆,很快扔掉贫困帽子,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物质基础。”
  “驻村工作队告诉我,援藏工作队和当地政府在2011年前后对巴吉村的志智双扶收到预期效果。挨着村边木栈道的幸福小区属不属于巴吉村?”
  “那些地皮以前是巴吉村的。最近这些年,林芝市区人口猛增,城区面积迅速扩大,巴吉村相当一部分土地被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在米玛带动下,村民用分到的拆迁补偿款集资1500万元盖起建材市场。很快尝到出资甜头的村民,在建巴吉物流园区时,踊跃投资。考虑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的宗旨,米玛让村民按相同的出资额入股物流园项目,2019年7月建成了一期工程。如今村集体经济实体有所增加,已有的厂子根据实际情况要么提质增效,要么扩大规模。村民家家购买挖掘机,有的户有好几台。” 
  “难道他们都当挖掘机操作手?”
  “自己开挖掘机的有,大部分人家是聘请人开的,也有租出去的。不管怎么说,没有闲着的,这些大型机械只要转动起来,就能赚钱。”
摘于 中国副刊《对话巴吉村》
 
藏东南文化遗产博物馆
  “你说平台,我想起一个问题的答案,巴吉村为啥发展越来越好,根本原因在于这里的人们主动寻找平台、善于利用平台。”
  “那你给我详细说说巴吉村的平台。”
  “这个平台其实全国各地的村子都有,主要是有没有意识到、能不能让它发挥作用。政策说搞活经济,巴吉村跑运输;政策说让民有所居,巴吉村建设安居工程;政策说发展集体经济,巴吉村建了好多厂子;政策说加强民族团结,巴吉村营造和谐社区。”
  “那总书记说要建设美丽西藏,巴吉村是怎样践行的?”
  “说到这里,我要实话跟你说:我的小店是保不住了,因为在国道旁,很快要被拆除。”
  “作为林芝市的脸面,巴吉村建在国道边上的这些建筑,确实给人不美的感觉。”
  “之前,村民把它们租出去,挣了不少钱。如今要把这里打造成一片风景区,几个月后,这里就会长出花草树木和一片片新绿。”
  “游客会来吗?”
  “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今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受到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柏树王风景区售票员说,一天还能卖出一万多元的门票。坐在这儿,往前看到的是比日山脚下的巨柏林,往后看到的是尼洋河畔尼洋阁,这儿是游客往返于两个景点之间的必经之地。把这一带美化起来,两个景点连成一片,游客赏心悦目,村民休闲与增收兼得,巴吉村的发展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是建设美丽西藏在巴吉村的具体化。那,你的小店拆了,你会心疼吗?”
  “我已接到通知,年底我的小店将不复存在。心疼是玩笑话,高兴还来不及呢。今年这里消失一个小店,明年在巴吉村的某一个地方会出现一个多功能的大店。我要继续和巴吉村村民一起勤劳致富奔小康。”
摘于 中国副刊《对话巴吉村》
 
记者唐大山(右)与陈军(左)在小店里合影。
  这篇颇具特色的对话体文章,真实反映了巴吉村脱贫致富的来龙去脉,文章以口语问答,生动有趣,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二人的对话中,我们足以领略到林芝的山川秀美和巴吉村的田园诗意,反映出藏区人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精神风貌。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