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2021全国两会>独家报道

两会声音 | 姜克美委员:举办“中国国际民族音乐节”,促进民族音乐发展及对外交流

时间:2021年03月1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举办“中国国际民族音乐节”

促进民族音乐发展及对外交流

姜克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名誉首席,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成为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 “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此,打造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精品品牌势在必行。

  一、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并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与具体措施,为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与精神瑰宝,应该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张王牌。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民族音乐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乐团体日益壮大,演奏技术水准显著提升,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与优秀作品,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和实力,建议举办“中国国际民族音乐节”,打造高规格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举办“中国国际民族音乐节”,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与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同时,音乐节为各国的民族音乐提供了专业、开放、多元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音乐文化艺术的有机互动、交流互鉴与相通相融,助力世界各国音乐文化的共同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亮点与优势

  “中国国际民族音乐节” 是首个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的国际音乐节,具有以下亮点与优势:

  1.高规格、高水平:突出展示中国民族音乐最前沿、最亮眼的发展成就,同时广泛邀请世界各国高水准的民族音乐团体和艺术家,呈现各国民族音乐的精华作品,充分展示民族音乐的风采与魅力。

  2.系统性、品牌化: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综合音乐会、普及讲座、高峰论坛、音乐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民族音乐。进行统一的运行模式及形象设计,力争打造中国民族音乐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

  3.融合性、国际化: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融合为重要使命。在不同届别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音乐的特色与亮点。同时,注重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音乐的对话与交融,加强相互了解与认同。

  4.时代性、惠民性:充分借助高科技多媒体传播手段,在全球范围以电视、网络、自媒体等多种形式推广传播,向全球观众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公共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求。

  三、形式与内容

  1.运作模式

  建议音乐节由国家政府牵头并统筹规划,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选择一个中国城市,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民族音乐特色进行主题和活动设计。同时,充分调动、广泛吸纳国内外各类社会资源,构建更具创新性、可操作性与持续性发展的运作机制。

  2.主要活动

  音乐会:开闭幕式音乐会可结合当届主题和地域特色,由各国民族音乐团体和艺术家共同演出,突出中外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主题音乐会可走进高校、深入基层,突出惠民性与互动性,带领观众深入领略各国民族音乐的风采。

  公益普及讲座:邀请各国民族音乐艺术家举办民乐知识普及讲座,介绍各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传承和艺术特点,加深普通观众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认识。

  高峰论坛:汇集各国民族音乐的实践者、研究者、爱好者,共同研讨民族音乐的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共同繁荣。

  音乐比赛:举办国际民族音乐大赛,可设立演奏、指挥、作品创作等不同单元,为世界各国艺术家、青少年、爱好者提供切磋技艺、了解学习的平台,促进民族音乐整体水准的提高。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