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文化强国目标鲜明而有力地表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的文化自信和历史雄心。这项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接续推进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两会之际,文化强国话题受到热烈关注。小艺为您收集了部分代表委员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关于文化强国的理论研究
韩永进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应当加强关于文化强国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文化强国的指标体系研究,思考如何将文化领域的成果具体化。
全民阅读也应当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指标”之一。我们这个国家、民族一直依靠学习走到现在,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这个过程,更需要学习。
在文化强国的建设中还要重视文献典籍的力量,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典籍篆刻着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源泉。
文化强国的基础是优秀传统文化
齐玫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
文化强国的基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馆藏文物承载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内涵,要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珍贵的文物与社会共享。同时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根基。
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
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凝聚力量
欧阳黔森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作协主席
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凝聚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积淀文脉。我希望更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深入基层,不是说走马观花一次就回来了,而是要在基层生长,像作家柳青那样,跟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才能知道他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才能写出他们看得懂的作品。
不断用美术作品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
徐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希望中央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鼓励更多艺术家参与红色题材文艺创作,让传承红色经典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途径,让更多更好的历史题材、红色经典作品充实国家的文化殿堂,不断用美术作品凝聚起新时代磅礴向上的精神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
王黎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中国乐派”是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以中国人民公共生活为母体的音乐流派与音乐学派的合称。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音乐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奋发有为;美育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这是建设“中国乐派”的根本出发点。
文艺队伍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
冯远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队伍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
青年演员不仅要精进表演技巧,还要深刻理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要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要有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的意识。
文化强国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关注,需要大家一起建真言、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