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文脉颂中华>编者按

重视名家传承 赓续中华文脉

时间:2019年06月0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向云驹
0

重视名家传承 赓续中华文脉

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刚刚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价值作出了高度凝练的阐释,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关注和广泛认同。

  作为中华文明之美的集中体现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艺,或者更广义地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特有的思想内涵、内容题材、形式技巧、风格气象,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吸引力,成为世界文明中的璀璨明珠。它之所以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更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的传承经验密不可分。

  继承是前提、是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古典文学、书法、水墨画、戏曲、古琴、古典舞,以及种类繁多的曲艺、杂技、民间文艺等,各传统文艺门类涌现出的名家大师、经典作品和奇技绝活,数不胜数、洋洋大观。这些凝聚了民族智慧、气韵、神采的文化瑰宝,为后世的文艺创造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巨大宝库。当代的中国文艺要获得更加绵长深厚的发展动力,形成独具魅力的精神标识,就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写好继承这篇大文章。

  7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论述。这些文艺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和当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锻造了他们向传统学习、扎根、开掘的好风气。从中国现当代的文艺史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么一条规律,就是凡有成就、有影响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无不是立足于脚下这块深厚的文化沃土,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理,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展现中华审美风范、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才有了无数文艺经典之作的问世。

  我们强调继承,并不是忽略或者反对创新。一成不变的所谓“继承”,只能是走进死胡同;脱离传统的所谓“创新”,也必然是空中楼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是一门大学问。事实上,真正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手”,必然是在扎实继承传统基础上用心、用情、用功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大咖”。在历史上,在当下,这样的文艺名家也许数量不多,但作用巨大。一方面,他们以礼敬的姿态,扎实继承传统的各项基本功,深刻领悟传统的精髓;另一方面,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向同学同行学习、向兄弟艺术门类取经、向世界上所有优秀文化成果借鉴。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终能有所成。在从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迈进的路上,这样的名家,是奠基人,也是引领者。正是他们不懈努力,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项艰苦卓绝、意义重大的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既坚守中华之“根”和“魂”,又不断融入时代和人民,中华文脉因此得以薪火相传、久久不息。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文艺名家的传承,不仅仅是体现在作品上的,也不仅仅是体现在技艺上的,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在精神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今年3月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希望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尚艺”和“崇德”,对文艺名家来说是合二为一、无法分开的。这是所有杰出的文艺名家大家立身立艺的根本。坚持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切实践行和恪守“做艺先做人”,这也是文艺界代代传承的艺术精神。这种良好的精神品质,既来自他们对上一辈师长的接力传承,又在他们带徒授课过程中继续接力传承给了下一代。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和美德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功底的文艺名家们身上得到集中体现,又不断传承下去。由于文艺名家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思想和美德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公众,净化和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

  由此观之,重视文艺名家传承,不仅是出人才、出作品,助力文艺繁荣、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有力抓手,也是涵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社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的、本土的优秀文化传统愈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文艺名家的传承,对中华文脉的赓续、中华文明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如何让更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和理解这些文艺名家的传承故事与传承精神,显然也是一个新的时代课题。

  传承需要传播,传播可以促进传承。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平台,把名家传承和大众传播结合起来,以名家传承带动大众传播,以名家传承引领青少年传承,传播手段的更新、多样、丰富就十分必要,并且具有紧迫性。文艺魅力的传播从来就讲究喜闻乐见。既然当下的青少年广泛地活跃在网络空间和新媒体、多媒体环境中,传统艺术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新的空间亮相,在新的空间与他们亲密接触就很有必要。所以,调动一切可能的技术手段,运用全新的新媒体语言,在网络空间大力开展文艺名家传承活动,讲述生动的文艺名家传承故事,吸引、影响、带动广大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就必然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艺创新实践。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