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见证人·第十四期|李雪健:珍惜“演员”的名号
编者按: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仅源自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自我们的文化积淀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以及创作这些作品的德艺双馨的文化大家。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怀揣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网推出融媒体文艺栏目《见证人丨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邀请改革开放40年以来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大家,分享其求艺之路的艺术探索与思想感悟,呈上对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最具诗意的表达,通过有情感、有温度、有底蕴的人物呈现,彰显艺术作品的时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本期节目带您走近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李雪健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一个又一个新角色立在观众心里。四十年演艺生涯中,不变的,是他对演戏一丝不苟的态度,是他对“演员”这个名号的珍惜。
中秋佳节,天朗气清,我们来到了山东曲阜,采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银幕上的他,是亲民爱民的焦裕禄,是善良勤奋的宋大成,还是多思霸气的宋江……银幕下的他,是一个普通的演员,整洁朴素的上衣,胸前别着的鲜红的国旗徽章闪闪发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李雪健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一个又一个新角色立在观众心里,不变的,是他对“演员”这个名号的珍惜,是他对演戏一丝不苟的态度。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记者专访李雪健,听他讲述四十年间演艺生涯的心路历程,感受那份属于演员李雪健的坚定与热忱。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影视行业的发展”
记者:197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您也在那年成为了一名正式演员,可以说您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改革开放这段岁月给您的艺术人生带来了哪些影响?
李雪健: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40年,正好也是我成为演员的四十年。可以说,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但见证,我觉得我谈不上。要说受益者,最直观的展示,便是我现在的生活比我的父辈们好了很多。而作为演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优秀文艺作品的需要日益强烈,也让作为演员的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包括当年《渴望》里的“宋大成”在内,因为当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真善美的呼唤很迫切,而我演过的很多角色都是贴近生活的、与时代合拍的,也因此借着这些角色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同时我也是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间的参与者,这主要是从我的工作,也就是“演员”的身份来说的。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电视剧,我出演了一些能让大家记住的角色,创作出了一些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作品。包括我去年拍的一部反映广西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变化的《北部湾人家》,通过一个老人现在的幸福感来反映走过的路。四十年一路走来,难免会遇到阻碍。我们把遇到的艰难险阻都告诉大家,这对后人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者:您刚才说到,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人们对于优秀文艺作品的期盼是很迫切的,中国影视行业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您认为改革开放对中国的电影、电视艺术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雪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影视行业可以说经历了“文艺复兴”,随着思想的解放,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外的文化也对我们造成一些冲击,步入新世纪之后,慢慢有了起色,为什么呢?因为文化艺术开始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直到现在逐渐形成规模。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
虽说我们影视行业迎来了大繁荣,但我觉得我们还是“缺”——缺什么呢?缺高峰,缺少能够代表中国、代表中华民族的电影、电视剧。国外的电影很注重中国市场,这是好事,但我们自己的影视作品真正能走出去的太少。所以我们还不能满足,还要继续奋斗。
记者:作为演员,要创作有情怀的作品、要塑造有生命力的人物,这是您的追求。在您看来,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有情怀的好作品?
李雪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这九个字讲得很棒。我们的作品要和时代同步,要接地气——就像习总书记说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传得开——观众接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能和他们的生活产生共鸣、产生火花的;留得下——作品也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过了十年、几十年、乃至一百年,以后的观众一样喜欢,这才能叫留得下。朴朴实实的九个字,既是我们创作的基础,又是对作品的最高要求。想要做到这九个字,很难。
李雪健在电影《焦裕禄》中饰演焦裕禄
记者:您塑造的焦裕禄、杨善洲等等就是富有生命力的角色。饰演过这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这对您的艺术人生有什么影响?
李雪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所饰演的焦裕禄、杨善洲,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奉献自己的岁月。我是演员,讲述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的人生故事,将他们介绍给广大观众,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在拍摄《焦裕禄》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曾给我们当群众演员,一些年迈的老人家也一直跟随我们通宵达旦地拍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埋藏在他们心中,他们对焦裕禄的感情让我印象深刻;“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这句话是杨善洲写在日记中的心声。对我们创作人员来说,拍摄《焦裕禄》《杨善洲》的过程也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
无论是焦裕禄、杨善洲,还是《老阿姨》中的甘祖昌将军,他们都是我这一代人的父辈,为了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我有没有将他们的故事告诉给观众的激情和欲望?有,我要实事求是地将他们的经历告诉观众,千万不要忘了他们。没有他们的奋斗,没有他们的奉献,也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
“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毕生的追求”
记者:您此前曾批文艺事业发展之中存在乱象,在商业化与市场不断介入到艺术创作的时候,您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雪健:我觉得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从自我做起,我曾说过,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毕生的追求。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还有一些作品观众一边看一边骂,创作者一边挨骂一边还挣钱。作为创作人员,我自己也在反思。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要努力,把影视作品从各个方面拍好,越是不易拍的片子越要精益求精。
习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我们要把影视作品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对待,不只是娱乐作品,还要保证它的社会效益。艺术创作要有艺术追求,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落实和回应总书记的期待和要求。
李雪健在电影《杨善洲》中饰演杨善洲
记者:您说过,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珍惜“演员”这个名号,刚才您也提到要“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从艺四十年,您是如何看待“演员”这个职业的?
李雪健:在旧社会,演员是“戏子”,是人们和社会瞧不起的行当。新中国成立后,演戏成为了职业,优秀的演员还能成为艺术家。“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和鼓励。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有责任感。演员这个职业和其他的职业一样,同样肩负着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光荣使命。而影响力是“演员”这个职业稍显特殊的光环,对此我们要正确看待——一是要有自知之明,二要把握分寸,三要有一颗纯洁的心灵。
在电影《杨善洲》的开机仪式上,还没正式开拍,当地老百姓就报以热烈的掌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可你来出演这样善良可敬的人物。习总书记讲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我会努力从自身做起,尽量不给这个职业抹黑,这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握住自己,更要感谢时代造就了我们。
记者:您塑造了许许多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包括“焦裕禄”、“杨善洲”、“宋江”……什么样的剧本和角色能打动您?
李雪健:首先是要喜欢这个剧本、这个角色,得有打动人心的特质。无论角色是正面也好、反面也罢,起码你个人得喜欢,产生想演的欲望,这是首要的。其次,这个角色要适合自己,而且自己能够完成。拿到一个角色,你虽然喜欢,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无法完成,那这个角色就是不适合你的,如果一定要演结果没演好,那就是糟蹋艺术了。
记者:在您四十年的演艺生涯中,有没有哪个角色让您希望可以重新诠释的呢?
李雪健:其实有很多角色,包括刚才说到的“焦裕禄”和“宋大成”,如果让我现在再演的话,我觉得会演得更好。那时候年轻,没有经过太多的历练,而现在的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回顾自己所饰演过的角色的时候,对他们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
自己年纪也大了,像稍早的作品《钢锉将军》,在剧中我从30岁演到60岁,年龄跨度很大,现在再演自然是不可能了。但《鼓书艺人》我认为我现在演的话,肯定要比那会儿更有感觉。《鼓书艺人》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抗战时期民间艺人的故事,通过一个小人物折射出家国的命运,反映了一个时代。我在回看自己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时,觉得自己对角色的认识比老舍先生要差远了。现在我要演,我觉得会演得更好一些。
“做实现中国梦道路上一颗坚硬的小石子”
记者: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您曾说过:“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誉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您个人怎么看待自己所获得的这些荣誉?
李雪健:这些荣誉是党和政府、有关领域的专家、广大观众对我的认可、肯定、鼓励、鞭策,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需要对所获荣誉要有清醒正确的认知。我拿到的第一个奖是话剧界的“梅花奖”,当时控制不住的高兴。后来自己饰演的角色多了、也获得了更多的奖项、荣誉之后,慢慢有了新认识。
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电视剧,都属于集体创作,你所饰演的人物成功了,与导演、编剧、整个剧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是整个团队的人扎根生活、深入群众去创作而得来的。其次,观众把对待戏中人物的情感,寄托在了演员的身上。比如《焦裕禄》、《渴望》给我带来的荣誉,是因为大家喜欢焦裕禄、喜欢宋大成,我跟着沾光。因此,演员要明白自己该如何对待所获得的荣誉,也应该把它变成动力;这些荣誉也表达了大家对你的期待,期待着看到你的新的作品,希望日后你会有更好的表现,不给所获得的荣誉丢人。
李雪健题写寄语:祝好人一生平安
记者:作家史铁生曾在文章里写道,您是“在以真诚和实干在超越自卑,所要求的好报是精神的快乐,而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任何行为和事业,本无失败可言……”并认为您“非常可能成为最幸福的人” 。您如何评价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
李雪健: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这一路走来不容易,自认为也挺努力。从一开始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娃,之后到了中央厂矿、部队、二炮,随后又在空政呆了十年,最后转业到了国家话剧院,直至今日,我很珍惜现在的时光。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战友们、同志们给予我的,社会和观众给予我的,这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进程中,中国不断发展强大,我既是一名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我愿意做一个实现中国梦道路上一颗坚硬的小石子;因此,在今后的岁月中,我也会尽我所能,为国家的强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