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一名作家,必然要有自信。这种自信可以来自所拥有的阅历和知识、所掌握的技术和技巧、所怀抱的创作好恶。但是,所有这些还都要建筑在一种更为基础、更为博大、更为高远的信念之上,那就是为什么而艺术。文艺历史和文艺现实反复证实着一个道理:为人民而艺术才是最终有出息的艺术。抱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是艺术创作走向广阔辉煌的艺术空间的原动力。有了这种原动力,艺术家便获得了最大的创作自信。
在我从事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经历中,就是抱定了抒写人民这个宗旨,走过了36年的坚守之路,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创作成果。我切实体会到,艺术作品要具备生活的厚度、精神的高度和艺术的精度,就必须找到、找准“人民”这一坐标。
艺术创作必须奠定巨大的生活厚度。这种厚度从哪里来?只能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来。抒写人民,抒写人民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生活状态、生命状态和价值状态,是我始终不渝的创作原发点。我一直遵循一个创作原则:我的作品要写那些历史不能忘记的人,共和国不能忘记的人,那些勇于做中国脊梁、给我们勇敢智慧的人,带领我们走出困惑的人,一句话,那些大写的中国人。《家有九凤》写了一家人追逐新生活的艰难历程。《大工匠》《钢铁年代》写了钢铁工人在改革初期如何坚守主人翁地位跟上时代步伐。《闯关东》写了我们的先辈“闯”字当头,历经千难万险寻找精神家园的故事。《温州一家人》写了一家人改革开放走出国门,勇立时代潮头,展现“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这一主题。《老农民》写了中国农民六十年的梦想成真。而《老中医》和刚刚播出的《老酒馆》,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和颂扬。
艺术创作必须占据超越的精神高度。追求精神超越,是许多艺术家的信念,但也是一些创作无视社会历史和生活现实、远离人民的托词和掩饰。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应把作品当做充灌个人小情小味、小志小趣的营生。一部作品,没有思想化就是一堆皮肉,没有价值化就是一个亡灵,没有历史化就是一个精神乞丐,没有中国化就是西化,没有主流化就必然盲从化。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有强大的民族文化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衰亡必然先从民族文化的衰亡开始。文艺作品担负着为民族输送血液和营养、强筋壮骨的任务,要完成丰富内心世界、构筑精神高地的使命。任何精神高度都不是虚妄和臆造的,精神高度植根于对历史和现实发展规律和趋势把握的精准程度,对人民大众生活意愿和信念提炼的精粹程度。在我的创作实践中,在确立创作指向、创作构思和完成整个创作任务时,必修课就是从我所建立的那些足以透视人民群体的人物群像中,发掘、升华和壮大精神含量,去寻找和表达标识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元素。我的作品塑造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有闯关东的难民,有为共和国建立流血牺牲的斗士,有辛勤劳作的农民,有共和国建设者劳动者,有商人、员工、医生、艺人、平民……无论怎样的创作对象,我都没有将其当做“猎奇”的对象,而是当做发掘精神蕴含的矿藏。在他们身上,我努力完成的工作是,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境遇、不同性情之中,去升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家国情怀、生命意识和生活智慧,去透视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质,去激扬这个民族满怀希望走向未来的理想精神。我以为,如果将人民的、时代的、民族的精神高度开掘出来、表达出来,就会超越一般,就是艺术作品精神高度的最高站位。
艺术创作必须追求更高的艺术精度。艺术有多种可能性,艺术精品的标准也因种种因素而存有差异。由于文化市场发育程度的原因,现在形成一种误解,认为抒写人民的“政治标准”、抒写精神的“文化标准”、抒写性情的“艺术标准”,与大众娱乐、市场需求是相互矛盾的。我也时常遇到这样的问询:你的这些作品有市场吗?当我的剧本面对投资方和电视台购片方的时候,同样的问题也往往被首先提出:“没有收视率吧?不符合我们的调性吧?”放弃很简单,坚守很困惑。主流化和市场是不是就是矛盾对立?两个效益就是水火不容吗?我们的文化市场就只能由一些混淆历史视听、宫廷阴谋恶斗,漂染历史罪人,抹黑英雄人物,或是灌输西方价值观念、极尽物欲享受、智商情感低幼化的电视剧大行其道称霸荧屏?我想,无论市场千变万化,多么炫目,但我们不能眩惑,一个艺术工作者要守得住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担当。不能沦为市场的奴隶,不能向金钱屈膝,不能失去风骨,更不能随波逐流。同时,我们还应该相信,伴随着民族、大众精神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不断走向成熟的文化市场必将呈现出真正的艺术精品,不断赢得更为广大的文化消费空间的趋势,最终赢得市场的,必将是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标准的艺术精品。因此,我坚守对艺术精度的追求。我的追求除了电视剧艺术一般的艺术精神和技巧技术,更为重视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人民大众审美意识中,挖掘创作取向,锻打艺术精度与大众欣赏的连接点,在情节与细节的创造性、性格与情绪的个性、表现手法的创新性、语言的锐利性等方面,不断提升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的精度,做到既有意思还有意义。我的这些电视剧都做到了两个效益双丰收,观众和市场双欢迎。今年播出的《老中医》和《老酒馆》,截至目前,在央视和卫视的收视率都是最高的。我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我没有感到失落,反而感到了叙述的快乐。因为,主旋律照样能打胜仗。
(作者为中国视协副主席、大连广播电视台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