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上“轴”下去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
全国政协委员、普米族青年歌唱家茸芭莘那(右)在云南宁蒗县大水沟村采访90多岁的曹长寿
每天除了开会、学习,就是接受采访——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每年参加两会的忙碌状态。今年是她上会的第七个年头,她提出了《关于加大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播力度 提升民族自信心与文化向心力的提案》。作为普米族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她一直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奔走呼吁。即使如此,当她面对一位86岁的普米族老人老泪纵横地对她说,“我已经86岁了,但我只会唱一首普米族的歌,作为普米族子孙后代我感到很惭愧。现在很多年轻人连普米语都不会讲了,我们的文化就要丢失了,我很难过”,茸芭莘那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茸芭莘那说话的语速很快,一谈到“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就激情澎湃。她的心痛,她的热情,让她满怀着迫切焦虑的心情联系了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不能再等了,先动起来!”如此,在去年下半年,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筹划启动了“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一场3万多公里的调研拉开序幕——茸芭莘那和“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团队先后三次赴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以及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深入普米族主要聚居区,对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进行了口头传统典藏试点工作。
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漫长旅程,茸芭莘那和她的团队将之极其详尽地记录下来,并将图文发表在了她的微信公众号“茸芭莘那”上,原创者署名“茸鼎鼎”,能让人感受到茸芭莘那积极乐观的奋进面貌。在茸芭莘那的家乡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境内,大羊场的雨淅淅沥沥、道路泥泞,德胜村的木屋内黑黝黝的光泽给调研增添了历史的气息;在丽江市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大水沟村屋内的那团火,照亮了传承人的岁月痕迹——古铜般的面容和花白的胡须……罗古箐情人坝是端午节时普米族情人节的主要举办地。2018年10月15日,太阳西下,篝火点燃,羊头琴声响起,普米族搓搓舞开始了。茸芭莘那换上了漂亮的普米族传统服饰,加入到人群中,踏着祖先的节奏起舞,内心是满满的喜悦和自豪。
“这次调查,我们完整记录了一场普米族传统婚礼以及祭三角等重要民俗活动;拍摄了90多岁普米族老人曹长寿讲述的20多个普米族民间故事;采集了7位普米族口头传统的持有者和传承人在原生环境中的口述史影像;收集了大量与普米族口头传统有关的书籍、影音等资料……另外,我们还邀请了7位普米族歌手到北京,在央广、中唱的专业录音棚、录影棚,记录下了50多首普米族传统民歌。”茸芭莘那说。
一路上,茸芭莘那搀扶着普米族的老人,微笑合影,翻阅各类材料……为了成功拍摄一场普米族的传统婚礼,她和摄制组在婚礼前一天晚上还在夜色中走路线,分配机位,预想正式拍摄过程中会发生的纰漏,制定处置预案。汽车车灯和手机照明,将坑坑洼洼的土路照得分外清晰,与周围漆黑的夜色形成强烈反差。整个婚礼拍摄中,茸芭莘那成了迎亲队伍和摄制组之间的通讯员,来回奔跑在迎亲队伍和摄制组之间。
“感动的事情,根本说不完。”茸芭莘那说。在3月4日的少数民族界别全国政协委员小组会议上,茸芭莘那的发言题目很长——《在脱贫攻坚中,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让民族同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丰收》。她说,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进行记录和保存工作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只要有了国家层面强有力的行政支撑和充足的经费保障,此项工作一定能有效地向其他27个人口较少民族逐步开展,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民族记忆就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并将极大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如今,茸芭莘那是怒江州民族文化工作团的一名国家一级演员。由于忙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这两年她不怎么参加演出了。“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打算改行了?也有人对我说,我选择了一条最艰辛的路走。其实,我何尝不想花更多的精力在自己的歌唱事业上,可是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我希望我的人生中能留下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注定是要‘轴’到底了!”茸芭莘那说。
今年两会上,茸芭莘那对此提出一些建议:她希望能建立国家层面专门机构加以统筹,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工程”;建议设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村”“民族博物馆”、文物展览室、陈列室或文化展厅,将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典藏工作成果转化,进行相关题材艺术再创作;通过专业的文化传播机构,采用讲座、演出、展览、纪录片等方式,配合互联网平台,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口头传统及相关新创艺术作品进行整体性和多点式的传播和推广,形成集“典藏—保存—服务—演出—推广”于一体的完整工作流程和体系。
在采访的过程中,茸芭莘那很激动地给记者展示了一组照片:高高飘扬的国旗、雄伟的天安门,普米族的传承人充满喜悦地合影,来到北京录音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意外和惊喜;在录音棚里,传承人们紧张、专注地工作着……这是两会前,7位普米族传承人赴京参加“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录音录像的镜头记录,茸芭莘那一直形影不离,照顾着传承人。她说:“在北京的这半个月,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已经习惯了这份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情!”她站在机场安检口送行,眼睛湿润了,至今仍然难忘那份难舍的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