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的审美典范与“全民美育”并举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王黎光
王黎光在全国两会上 本报记者 赵志伟 摄
去年春节前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王黎光曾为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做鉴赏团嘉宾。受节目启发,他提出了“将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经过一年的思考与调研,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他继续建言构建新时代美育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王黎光的目光既关注到美育的推广与普及,更是关注到艺术教育中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中国音乐学院于2017年联合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的顶尖音乐院校发起成立了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王黎光被推选为全球音乐教育联盟首任主席,联盟成立短短两年来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即将在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音乐大赛即是联盟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联盟主席和本届大赛的主席,王黎光也无比自豪地表示,“希望中国国际音乐大赛能成为北京的一张面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音乐艺术奥林匹克。”
把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全民美育落到实处
在王黎光看来,美育教育应当更多地响应时代的要求,跟基层的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艺术教育绝不是把我们的学子培养成仅仅掌握音乐技巧的工匠,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贯穿在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当中,通过现代传播为青少年一代打下鲜明的印记”。
王黎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城镇农村地区,文化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比如没有区分开‘文化’与‘艺术’的概念,而是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文化’是一种美育教育,‘艺术’则相当于修养特长。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依托高等艺术院校优势,做好人才定向培养,提升全国乡镇县级文化馆站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做好定向招生与就业工作,造就出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文化修养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逐渐实现对基层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
基于目前基层美育教育人才培养不到位、美育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的现状,王黎光提议艺术类院校与基层文化部门共同发力,一同构建新时代美育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把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全民美育落到实处。他表示,“艺术类院校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方式,持续培养与输出高素质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如中国音乐学院作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学校、北京市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示范高校,下设音乐师范教育中心,今后将先行先试,招收定向培养师范生,强化师范教育实习与实践环节;并以全国规模最大的社会音乐考级培训单位的雄厚实力,承担起对各地文化馆站的师资培训、政策指导、产业合作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除艺术类院校之外,王黎光认为基层文化部门可设立专门业务部门,由专人负责美育教育。在思想上认识到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国民文化素质中的巨大作用与意义,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适应本地区的、行之有效的美育教育建设办法与方案。真正承担起全民审美心智培养的重要职能,弥补地方基层文化建设缺失、美育教育薄弱等现实问题,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推出烙印着中国音乐大赛名片的国际音乐使者
由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国际音乐(钢琴教学)大赛,将于5月4日至21日在中国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举行。作为中国国际音乐大赛的主席,同时也是中国国际音乐大赛的发起人,王黎光与记者分享了打造这项大赛的构思。“音乐能够打破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沟通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音乐可以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动力。首届中国国际音乐大赛就是在这样的美好愿景下孕育而生的。”王黎光表示。
中国国际音乐大赛致力于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音乐赛事之一。这项赛事在评委、选手、运营、意义等方面都与其他世界音乐大赛不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大赛计划每年举办一届,继2019年举办钢琴教学大赛后,还将在2020年举办小提琴教学大赛,2021年举办声乐教学大赛。
王黎光特别谈道,高规格是这项赛事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办赛层次高、评委规格高、参赛选手高等突出特点。“我们邀请了在音乐界享有盛名的钢琴家、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维达·卡普琳斯基担任大赛的评委会主席,由她领衔世界顶级的评委阵容组成大赛评审团。这保证了整个大赛艺术水准的高规格。我们还邀请了具有丰富国际赛事组织管理经验的,曾经担任美国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大赛总监的理查德·罗津斯基担任此次大赛的运营总监,带领我们的团队全面开展工作。这保证了整个大赛运营管理的高规格”。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项赛事给予的高平台。这次大赛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是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是全世界公认的顶尖乐团,而且是首个访问中国的西方交响乐团。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访华演出被认为是世界和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我们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将为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提供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决赛表演机会。由如此高规格的乐团协奏,而且由该乐团的艺术总监雅尼克亲自指挥,合作演出决赛音乐会,这在全世界的现有音乐比赛中都是唯一的”。王黎光表示。
因此,中国国际音乐大赛不仅是年轻音乐家们聚集在一起的一个节日,更是为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最高平台。王黎光寄语道,“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国际音乐大赛的平台,推出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烙印着中国国际音乐大赛的名片,成为未来推动世界和平的国际音乐使者”。
“以赛促教”全面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据了解,首届中国国际音乐大赛中的22名参赛选手来自10个不同国家,年龄介于17岁至28岁之间,均由世界顶尖的国际音乐权威机构遴选。此次中国音乐学院也有两名近年来在国内外音乐赛事中斩获重要奖项的选手要佳林和李博文参赛。
对于中国国际音乐大赛整体设计中的独特性,王黎光认为,区别于其他现有的重大国际音乐赛事专注于选拔顶尖音乐人才,中国国际音乐大赛更加关注于通过比赛对整体的、全民性的音乐教育的推动以及大赛所发挥的美育功能。“首先,在高等音乐教育层面,这次大赛将与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紧密关联。钢琴、管弦乐器、指挥、声乐、艺术管理、音乐教育等各个专业的师生均会深度参与大赛全程,在观摩、交流中直接获益。通过举办中国国际音乐大赛,可以全方面的锤炼和提升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同时,大赛也是开放的,向国内所有兄弟艺术院校开放,欢迎他们来观摩比赛,共同交流,全面促进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水准”。在王黎光看来,这次大赛最重要的是以“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建”为目标,统筹推进中国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全面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而在音乐教育普及层面,中国国际音乐大赛将与电视台及视频网站深度合作,面向全世界全程直播。正如王黎光所指出的,大赛更加关注于通过比赛对整体的、全民的音乐教育的推动以及大赛所发挥的美育功能,使得比赛本身不仅是一场国际水准钢琴演奏的文化盛宴,也是一个中外音乐互相交流学习的高端平台。大赛将向全球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提供观摩学习的渠道,树立音乐审美典范以及音乐教育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