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等委员呼吁:学点繁体字,让“亲”相见“爱”有心
发布时间:2015-03-06

  3月4日,是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分组讨论。今年,历来最受关注的文艺组被安排在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北京会议中心三层的会议室。一大早,第19会议室门口早已聚满各路记者,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会议室里的委员大多都是文艺界的明星。

  上午9点,分组会正式开始,不过根据会务组的安排,9点半以后才允许记者进入。这期间,焦急等待的记者也纷纷猜测着今年这些明星会有哪些精彩的发言。

  会议室大门终于打开,各路记者随即涌入,快速准备好各种设备,静候委员们的“佳音”。

  小组召集人首先提议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带头发言。当冯骥才简短的发言刚一结束,坐在他身边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就快速把话筒拿过来。这一举动,着实让各路记者既意外又惊喜。因为在往年的文艺组讨论中,冯小刚一般不会在这么靠前的时段发言。而接下来的发言内容则更让大家感到意外。

  “我今天想说的是繁体字,我希望我们能不能部分地哪怕数量很少地恢复一些非常有文化含义、生活内涵的,能反映祖先智慧的繁体字。”一向以活泼幽默示人的冯小刚这次并没有谈他熟悉而且又是各路记者感兴趣的电影话题,而是正襟危坐、一脸严肃地谈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冯小刚接着举例说:“‘亲爱’这两个字的繁体字其实非常有内涵:‘亲’的繁体字一边是现在的亲字,一边是看见的‘见’字,而‘爱’的繁体字是在现在的爱字中加一个‘心’字,意思很明了,那就是亲要相见、爱要有心。可是现如今这两个字的简体字却成了亲不见、爱无心。再比如说中华的‘华’字,它的繁体字很像中国建筑的框架,特别有中国气派,国家的‘国’字的繁体字体现出的则是疆域的含义。”

  看到现场委员对自己的发言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冯小刚接着说:“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在学习各种外语,那能不能选择100个哪怕50个最有含义的繁体字放到中小学生课本中,我觉得这不会增加孩子们多少负担,但这里面却是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怎么想我都觉得亲是要相见、爱是要有心的,当你跟孩子说‘亲’为什么要这么写,‘爱’为什么要这么写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个美好的种子。”

  常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冯骥才虽然已经发过言了,但听到这样的话题还是忍不住又从冯小刚的手中拿过话筒说:“汉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号,从繁体到简体的演变,其实跟书法传播有很大关系。随着时代节奏的加快,也加快了书法传播的速度,字体越简单,书写就越快捷,可是当我们在注重速度的时候,却丢掉了很多汉字的文化意蕴。”冯骥才还表示,恢复繁体字不见得要把所有的繁体字都恢复,我们可以选择一部分繁体字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讲解,告诉他们这些字是怎么简化而来的,这样即便孩子们将来还是不会写,但至少看见这个字能够认得,起码知道中国的汉字有这么一个传统和内涵。

  听到这里,常年从事书法工作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副主席赵长青正准备把话筒拿过来要发言时,不料竟被历来为外界视作冯小刚“死党”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张国立抢先一步。其实这次张国立不完全是要为好哥们儿助力,原来这个提案就是哥俩儿一起协商提出的。“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说到要讲好中国故事时,曾指出要传播中国文字之美。”张国立补充说,“我们说要倡导学习繁体字绝不是说要把简体和繁体字反过来重来,而是希望可以恢复一些繁体字,跟孩子们讲一讲中国文字的结构及其发展历程,把我们过去所丢失的慢慢地找回来一些。”

  “对这个话题我必须要说几句了。”早在三年前就曾递交关于恢复繁体字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郁钧剑看到有这么多委员为此鼓与呼时,情绪格外激动。“我们现在把汉字上升到一种艺术层面,其实它更多时候还只是一种工具,而且认识汉字、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本能。其实,教孩子们认繁体字很简单,比如说你告诉他们甲骨文的山就像一座山,水就是三撇,孩子们一下子就能记住,也因此记住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根。”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