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委员:最近10年我国失去了90万个传统古村落
发布时间:2015-03-05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今年的提案主题与依法治国相关:保护文化遗产和古村落,首先要懂法、知法,莫让法律条文变成一纸空文。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状况相比过去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历史遗存和传统村落受到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究其原因,是由于相关法律没有被重视。”冯骥才说,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有非遗法和文物法,但非遗法公布4年来,没有执行过一个案例。许多地方领导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忽视或甚至不知道有这两部国法。“不知道哪些是文化遗产,哪些不可移动、不可买卖,破坏了要负什么法律责任,这显然与中央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背道而驰。”冯骥才认为,这种现状亟待改善,不能让法律变成一纸空文。

  文化遗产由政府管理,官员要依法理政,就必须懂法、知法、用法。冯骥才呼吁,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首先应学习和执行文物法和非遗法,树立依法保护理念,把这两部法的学习纳入干部培训班、学习班,将执行实效列入年度考核,并建立起对政府部门的问责机制。

  最近,73岁的大冯奔走于全国各地的传统古村落,极力呼吁为这些面临消失的村落建立村落史。“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历史,难以数计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灿烂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然而由于人为开发破坏,最近10年我国失去了90万个传统古村落,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冯骥才说,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着手“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目前,我们已经为100多个古村落建立了档案,过程非常艰辛,眼前困难重重。”他认为,只有留住历史,才能唤起人们对古村落保护的文化自觉。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