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塔日哈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2-06-04

  她是蒙古族杰出的舞蹈家、内蒙古当代新舞蹈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她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流派。她也是一位民族舞蹈教育家。近日,从事舞蹈艺术60多年的她荣获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

斯琴塔日哈近照 

  在明快的蒙古族乐曲伴奏下,年近八旬的她依然和学生们轻快地舞动着,她风摆杨柳般的软手动作,行云流水般的碎步,韵律无声的抖肩,不断博得在场学生和记者的热烈掌声———她就是舞蹈家斯琴塔日哈。

  斯琴塔日哈说:“蒙古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的舞蹈艺术不断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把最美的舞姿献给观众 

  15岁时,热爱舞蹈的斯琴塔日哈告别了出生地科尔沁草原,投身革命后她初露艺术天资。1946年4月,她进入新成立的内蒙古文工团。平素刻苦排练的她,在舞台上总能把最好的状态、最美的舞姿呈献给观众。同时她广泛收集各民族舞蹈素材,包括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的民间舞蹈等。斯琴塔日哈表演的蒙古族舞《希望》,是内蒙古新舞蹈史上的第一个舞蹈;她演出的《达斡尔舞》《鄂伦春舞》等被选为中国青年代表团赴匈牙利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节目,并在欧洲许多国家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这是蒙古族演员第一次将蒙古族舞蹈展现在国际舞台上。

  1951年,她在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研究班学习了1年半。1954年至1956年,她在北京舞蹈学校(今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先后师从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崔承喜以及外国舞蹈家。那时,年轻的斯琴塔日哈系统地学习了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等,为将来的舞蹈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毕业归来,她在当时内蒙古舞坛经常演出《鄂尔多斯舞》《哈库麦》《布里亚特婚礼舞》《嬉戏舞》《马刀舞》《鄂温克舞》等。在表演这些作品之外,她又增添了几个新鲜节目,如《西班牙舞》、舞剧《天鹅湖》中的精彩选段《四小天鹅》,以及《双人芭蕾》等,这些节目的演出,让观众看到她的舞蹈艺术技巧更加娴熟。斯琴塔日哈在舞蹈创作与表演中倾注着自己的全部感情,因此,她所创作与表演的艺术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她创作过许多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从芭蕾、外国民间舞到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舞蹈。斯琴塔日哈所创作的作品数以百计,其中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技艺娴熟的还是蒙古族的舞蹈,如《盅碗舞》和自编自演的《心中的歌》《筷子舞》,其中有蒙古族民间寓言故事改编的《猎人与金丝鸟》、蒙古族舞蹈史上的第一部民族舞剧《乌兰保》等等。《鄂尔多斯舞》还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波兰)舞蹈比赛中获金质奖。她创作的群舞《布谷鸟》《春天来了》《心中的歌儿》等均在自治区、全国获奖。

  我国舞蹈专家对她舞蹈表演的评价是:斯琴塔日哈舞蹈表演感情充沛、质朴豪放、舞姿洒脱、刚劲有力,具有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韵。

  为舞蹈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斯琴塔日哈不仅从事舞蹈表演艺术,也从事民族舞蹈教育,她的舞蹈表演和教学活动,卓有成效,影响深远,对于蒙古族女性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她说:“一个舞蹈演员的基本功是多面的,也不只是腰、腿软度要好,腾跳、旋转等技术技巧也要纯熟。”斯琴塔日哈要求舞蹈演员要以自己的身体作材料,以有组织的动作为手段,完成编导所赋予作品的表演任务,要求演员的身体与四肢必须具备既善表情又善表意的功能。艺术实践证明,凡出自演员身上的舞蹈动作———舞姿、舞步、造型、技术技巧等等,都应具有情意交融、富于魅力的艺术品格。多年来,她培养了众多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她的学生莫德格玛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舞比赛中表演的《盅碗舞》获金奖。

  斯琴塔日哈著有《民族舞蹈教学》《保护和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等论文,她主持编写了内蒙古第一部较为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蒙汉两种文字、图文并茂的《蒙古族舞蹈教材》。说到这部教材对学蒙古族舞蹈的舞蹈演员的影响,她说:“以前的舞蹈教学不系统,没有规范。现在自治区各个艺术院校都使用这个教材。我在艺术学院教本科生蒙古舞,一是基础训练,二是传统舞蹈教材,三是民族民间舞蹈。如今,文艺团体遍布各盟市,演出条件、人才、技术也比过去提高了,舞蹈作品也通过各种比赛发展了。”由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中心编辑整理的30万字的《斯琴塔日哈蒙古舞文集》,由斯琴塔日哈撰写的《蒙古舞基本训练教材》以及作者历年艺术照片和作者传记等4部分内容组成,该书记载了斯琴塔日哈的人生历程及艺术生涯中鲜为人知的经历。

  斯琴塔日哈虽然已到晚年,但她并未停歇自己心中所爱的舞蹈艺术事业,一如既往在为舞蹈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图片由自治区舞蹈家协会提供)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