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改革开放40周年>各地文联活动资讯

展现天府春暖花开四十年 ——四川文艺界热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来源:四川文艺网 作者:郑荣健
0
  2018年12月19日,《中国艺术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艺成就特刊大规模报道了四川文联在新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特别制作了四川省文联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所举办的系列庆祝活动宣传片,并推出《中国艺术报》来川采写的综合报道。(编者)
展现天府春暖花开四十年
——四川文艺界热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中国艺术报》全面报道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活动 

  11月9日,“雪域放歌——李焕民艺术展”在北京画院开幕。 

  11月12日,“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川文艺成就座谈会”在成都举办。 

  11月22日,“恢宏改革画卷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在成都开幕。“共同的记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作品展巡展”出发。 

  12月7日,四川省文联发布123万字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并在成都举行了研讨会。 

  …… 

  一个个展览、一场场演出、一次次座谈,四川省文艺界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多种形式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纪念这场伟大的变革,来展现巴蜀大地的历史巨变,来回顾天府四川春暖花开的四十年。 

2017年,银杏树下。  禹逢林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用文艺形式展现天府四川的改革历程和辉煌成就 

  “当你驻足于这里,便是驻足于历史;当你凝视着他们,便是凝视着自己。”作为四川省文联15项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恢宏改革画卷 见证巴蜀巨变——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12月9日刚刚在人们的意犹未尽中落幕,展览前言中这句分量十足的话深深地留在了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人们心里。 

  之所以称之为“一个特殊的展览”,是因为它不单展出了摄影、美术、书法等视觉艺术作品,还囊括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艺、电视、杂技、评论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而展陈方式也兼顾了时间、空间和视听效果的统筹整合,600余件作品,以及相关文献、影视、戏剧等内容,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社会改革变迁、文艺繁荣发展的恢弘画卷。 

  四川美术馆,一楼展厅,分别拍摄于1980年和2018年的两幅同位置成都城区航拍作品迎面而来:昔日低矮的红砖楼、棚户区和不多见的高楼,与今天摩天大楼林立、商铺街道繁华的国际化成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巨变;在另一个展区,36个家庭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全家福”组成了36组“光阴的故事”,表达着人与时间的主题……在这里,人和城市、乡村在时间的通道里相遇,交织成一个个温暖的记忆。 


1978年,成都   牟航远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2018年, 成都(与上图同一机位 。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向阳公社率先摘牌、山村农民领取“林权证”、一批年轻人发起“长江漂流”壮举、成都火车站迎来第一拨民工潮、宜宾市纳溪县服装厂工人在车间里生产、遂宁市步云乡“直选乡长”、“超女”接听热线电话、汶川大地震中部队官兵搭建人梯抢运伤员和受困群众……一幅幅摄影作品串起四川城乡变迁、社会发展的火热气氛、感人画面,也带出了昔日熟悉的记忆:热闹的农贸市场、街头上的广告推销、坐三轮车拿“大哥大”的时髦派头、结婚时要求的“三转一响”和彰显体面的“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等等。 

  “这次展览在格局上跳出了行业局限,面向时代、面向大众对改革开放这一宏大主题进行了生动的、全方位的展示,可以说既是对改革开放40年的深情回眸,也是对未来两个100年美好愿景的热情展望。”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说。 

  而正在米易、德昌、西昌、盐源等少数民族地区巡展的“共同的记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作品展”无不是通过影像的力量让人们看到了天府四川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发生的伟大变革,许多优秀摄影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1980年6月18日,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正式换上了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郑国斌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洪雅县吴庄乡山村农民领到了“林权证”   王尧卿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1986年,一群青年志士在民间发起了“长江漂流”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张扬着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李杰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2006年6月,第二届“超女”李宇春、张靓颖、何洁、冯家妹、文瑶在成都媒体接听热线电话。  迟阿娟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空军官兵用身体搭建人梯,抢运和输送银厂沟灾区受困群众和伤员。  刘应华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2018年12月1日,“共同的记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摄影作品展”巡展在四川凉山州德昌县  沈瑟谐  摄 

  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邱笑秋。”在中国艺术报社、四川省文联11月12日于成都举办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川文艺成就座谈会”上,83岁的老画家邱笑秋带着一份感恩之心,这样表达着改革开放和自己的关系。 

  邱笑秋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文艺工作者的强烈共鸣。著名曲艺家严西秀说:“改革开放四十年,那是对人的解放,是对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解放。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作品都产生在这四十年,我自以为好的作品都产生在这四十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著名文艺评论家何开四说:“改革开放释放了艺术家们的巨大潜力,给艺术家提供了最广阔创作的平台和舞台,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环境。”讲到动情处,他为大家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歌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小平赋》。 

  在场的文艺家或从各艺术门类四十年来的丰硕成果,或从自身的艺术经历畅谈改革开放给每一位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带来的改变。四川省书协主席戴跃说:“我学的是金融专业,教了6年书,又到基层搞业务,在银行工作了23年。那时候正值书法发展大潮,我一门心思学书法。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投稿参加全国展,不断地获奖,对书法的热爱逐渐深入。2003年我放弃了银行工作,调到了书协。真的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一代文艺青年的今天。” 

  川剧表演艺术家肖德美深情回忆说:“我是从大巴山走出来的,从农村走到成都,又演到了中南海,后来又演到世界40多个国家。《芙蓉花仙》是上世纪80年代四川提出‘振兴川剧’后出现的作品,也是我的成名作,到目前为止已演了3000多场。1992年主演《芙蓉花仙》参加了朝鲜‘平壤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获得金奖。1996年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四川美术在全国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它不只是一些作品,一些美术家,还是一些美术现象和思潮,比如‘伤痕美术’轰动全国,当时甚至有‘油画在四川’的说法。”著名美术理论家林木说:“改革开放解放了人的力量,如何开四曾做过老师,罗中立曾经在钢铁厂里当宣传员,何多苓最初也不是从事艺术创作的。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四川美术的成就。” 

  广大文艺家对邓小平和改革开放的深情也体现在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的筹备过程之中。“我们邀请了马识途、流沙河、魏明伦、戴卫、邱笑秋等几位老艺术家为展览题字,他们对于这次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文艺特展都非常支持。马老104岁了,但是一点也没有推辞,写下‘爱我中华’四个大字。沙河老师已经87岁了,眼睛不好。当我上门求字时,他很高兴,说他很乐意参加这个活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小平金句‘摸着石头过河’这6个字。”平志英感动地说。 

《春天的倾诉》中国画    邱笑秋  


流沙河书法(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流沙河先生   2017年夏    邓风  摄 

  在新时代续写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文艺工作者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是文艺辉煌实践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成都观看川剧,并接见了演员,随后川剧演出剧目在全国率先解禁;1982年,作家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在四川省文联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特展“文化的探索”单元,人们可以从一幅幅摄影作品中领略四川文艺发展史上的历史性时刻。 

  1978年2月,小平同志在成都观看川剧并接见了所有演员    李煊  摄(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改革开放40年,四川文艺积极探索、蓬勃活跃,各艺术门类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展中,参展作品名家名作众多、精彩纷呈,四十年的文艺成就得到集中展示。其中有罗中立、高小华、何多苓等人的画作,也有叶毓山、朱成、谭云等人的雕塑作品以及李少言、李焕民、徐匡、其加达瓦、阿鸽等人的版画作品,还有马识途、流沙河、魏明伦、何应辉等大家的书法作品,王达军、王建军、陈锦、李杰、肖全等的摄影作品。四川省文联数字艺术馆也在特展开幕当天上线,实现了所有作品线上观展,观众拍手叫好线上线下同步的体验。“永不落幕的展览馆”是四川省文联走进“互联网+文艺”的重要一步。 

  四川是“伤痕美术”的重要发起地。“伤痕美术”现象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现象。在特展展出作品中,“伤痕美术”的开端之作《为什么》、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等都与观众见面。除了众多名家的摄影及书画作品,特展经典回放厅还持续播放着“四川造”经典电影、戏剧、曲艺、杂技等作品。在展览期间,观众陆续重温了《爱情遗忘的角落》《顽主》《红衣少女》《易胆大》《马前泼水》《长江第一漂》《远山的花朵》等经典名作,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文艺的丰富厚重、多姿多彩。 

《为什么》油画   高小华(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父亲》油画    罗中立(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11千钧一箭》雕塑  (不锈钢  高97cm )  朱成    (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在四川省文联组织举办的一系列展演活动中,还特别将四川代表性艺术家的艺术展纳入其中。11月初在北京画院举办的“雪域放歌——李焕民艺术展”完整而系统地梳理了著名版画家李焕民50年30次进藏深入生活、创造新中国“时代标杆”艺术作品的历程,其代表作《藏族女孩》《初踏黄金路》等以及创作草稿、手记等一一呈现。12月15日开幕的“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研究展”展出了全国享有盛名的四川黑白木刻群体代表人物徐匡的代表版画及相对应的素描、油画等作品,不仅是对徐匡艺术创作完整而系统的呈现,也是对四川现代版画史的梳理。 


《初踏黄金路》套色木刻   李焕民(选自:“雪域放歌——李焕民艺术展)

《天路》独版木刻  徐匡(选自:师造化境  匠心独行-徐匡艺术展)

《育林人》黑白木刻  其加达瓦(选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四十年来,四川文艺界名家辈出,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也同样活力四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渐渐发展为新的力量,他们更独立、更节约资源,形成了开放的文艺创作态势,展示出别样的创作活力。”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指出,新文艺群体正成为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作为四川省新文艺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音乐人陈川的《西部放歌》——陈川作品音乐会被四川省文联列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展演之一在德阳成功举行。 

四川新文艺组织调查重要成果——《文化繁荣的有生力量》  吴歆 摄  

  “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平志英表示,未来四川文艺工作者将继续书写新的时代画卷,为新时代讴歌,为人民抒情抒怀,为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最美全家福》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自:四川省文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特展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