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2018全国两会>议案·提案

杜美霜: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编剧责无旁贷

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杜美霜
0

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编剧责无旁贷

□ 杜美霜(全国人大代表、常德花鼓戏传承人)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的文化建设的前提。如果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展示的文艺作品,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不可能表现出中华民族鲜明的特色。回头看看我们有些搬上荧屏、银幕和舞台的文艺作品,其中就有不少是属于模仿甚至抄袭美剧、韩剧、日剧的东西,与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习俗大相径庭。毋庸置疑,某些编剧的投机取巧和哗众取宠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缺乏文化自信,无视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的美好与价值,其结果是有害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丰富多彩,古往今来出现过无数彰显民族特色,令世界瞩目的精湛文艺作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和谐幸福,其间可歌可泣的故事比比皆是,完全不缺乏搬上荧屏、银幕和舞台的优秀文艺作品题材。

  问题出在对编剧人员的培养造就上,出在对编剧工作的鼓励支持上。社会上存在的“写剧本的不如当演员的”,“作词作曲的不如唱歌的”的现象,是编剧工作名利低下而心有旁骛、移情别恋的客观使然。由此衍生的便是致力发掘身边人和事的剧作者少了、潜心创作精品的人少了,这便造成了当下反映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数量不多、质量不精的现实。

  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作品的发源地——编剧有其特殊责任。因此我建议:

  一、高度重视编剧工作,强化其作为生产出品文化艺术精品的源头的重要性,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在文艺创作战线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艺术工作的系列讲话的活动,吃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出台对编剧工作的鼓励支持政策措施,鼓励编剧人员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多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化艺术精品,唱响中国文化特色。对反映民族特色鲜明、反映中国文化正能量特点突出的优秀文艺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三、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同时,突出弘扬中华文化的特征、特色等元素,在出版发行、制播批准方面从严审核,严禁将崇洋媚外的和隐含“文化侵略”的糟粕搬上荧幕和舞台。

  四、在培养和造就编剧上下功夫,包括学校专业的教育和演艺团体的培养,提高编剧人员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和生活作风素养。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