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8>2018全国两会>独家报道

籍薇委员:曲艺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时间:2018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曲艺传承,要从娃娃抓起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籍薇

  “在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发现她的音乐书封底有一张我在大百科全书里的剧照,但很遗憾,只有剧照没有内容。我当时就想,如果曲艺真正进入了孩子的音乐教科书,对于弘扬我们的民族艺术将大有帮助。”首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曲协副主席籍薇,今年通过全国两会参政议政的平台,将这个存在心中多年的心愿正式表达了出来。

  在采访中,对曲艺艺术的热爱与责任始终贯穿于籍薇的话语之中。她表示:“在多元艺术共存的今天,很多东西冲击着我们,比如年轻人接受流行歌曲就比接受曲艺要快一些。作为一个从艺45年的曲艺人,同时作为梅花大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愿意去传承、发展曲艺艺术,这是我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也是喜欢做的。”多年来,籍薇一直投身于公益讲堂、下基层慰问、到监狱帮教、到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对于热爱曲艺、想学曲艺的人,她也是“有求必应”,“曾经有一位老大姐给我打电话,说要倒几次车到我家跟我学,我说您千万别倒车来找我,说完我就开着车跑到人家家里去了,到那里给她上了半天的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让籍薇感受颇深,她表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自己近年来所做的文化传播工作,籍薇愈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要对小朋友做引导、介绍、普及、宣传、指导等一系列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浸润、滋养,养成高尚高雅的精神素质,杜绝糟粕文化的侵蚀,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为了进一步落实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工作,籍薇应天津一家幼儿园的邀请,从2017年4月开始为幼儿园的娃娃们教授鼓曲演唱。她根据小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律动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掌握了“一板三眼”的节奏,也学会了《四世同堂》《十字西厢》《津门老字号》等鼓曲小段。籍薇介绍,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唱段,而且爱上了中国传统曲艺艺术,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带动了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小粉丝带来了大粉丝。“有一位两岁多的小朋友,跟着姐姐从法国到中国上幼儿园,他不会说中国话,我教他说绕口令,现在已经会背‘八百标兵奔北坡’了。这位小朋友的姐姐到了上学年龄,有一天见到我跟我说,籍奶奶,我明天就该回法国上学了,我舍不得您,我喜欢听曲艺。由于不知情,我没有准备礼物,便给了她一张我的名片,我说‘你拿着这张名片,将来长大了,你喜欢曲艺,再来找籍奶奶,籍奶奶再教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籍薇感动得哽咽起来。

  通过教学实践,籍薇发现,曲艺走进幼儿园,可以培养潜在观众,发现可造之材,并且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人做普及宣传工作,为传统文化争取更大的平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她也提出了建议,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关注关心“曲艺走进幼儿园”的工作,并在资金、人员、媒体宣传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扶助,使这项活动能够长期顺利地推进,成为一项具有高度可持续性的项目。

  籍薇认为,曲艺从娃娃抓起,益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吐字发音,还可以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民族艺术,也是呼吁社会不要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她建议,教育部门可以组织词曲作者,专门为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创作适合他们的鼓曲小段,将曲艺内容融入幼儿园或者小学教材中。“比如说,可以写单弦太平年这个曲子,‘但说那一天,当啷咚,就在排练场,当格里格咚,小朋友,你唱我演,大家特别忙,得啷格里格咚……’这就是曲艺,就是这么简单的旋律,孩子可能就懂了,就会唱了。”

  虽然已年过花甲,但籍薇感觉自己“还是很年轻,还在爬坡”。最近,她正在将讲述孔繁森同志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梅花大鼓《别母进藏》进行再创作,她将用中西结合的交响乐形式为观众带来新颖的艺术感受。“这样的作品在今天仍然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要跟上新时代,做一个心中有党、有民、有责的人,多出好作品,多培养观众,讴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好人好事和正能量,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