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88年9月考入重庆艺术学校杂技表演专业算起,陈涛的杂技生涯已经27年了。从一名杂技演员,到剧团的管理者、决策者,乃至重庆甚至西部地区杂技艺术新的领军人物,陈涛的每一步都稳健扎实。他有开拓创新、刻苦钻研、求真务实的劲头,更有坚韧顽强、任劳任怨、敬业奉献的品质,正是他的艰辛付出,为杂技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杂技走向世界贡献出了自己独特的力量。
自担任团长以来,以陈涛为班长的重庆杂技艺术团秉承“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杂技精神,不等不靠,积极面向市场,狠抓艺术创作,大力拓展演艺市场,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陈涛看来,当代文艺工作者只有在艺术工作方面敢于突破、勇于超越,不断以新的文化内容、文化样式开辟文化发展的新境界,才能更好地引领文化发展潮流。 “重庆杂技团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外广泛演出,频获国家级大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精品立团,把艺术水准作为院团的核心竞争力。”陈涛说。重庆杂技团的创作不追求数量的多少,而更强调质量的高低,绝不搞粗制滥造和迎合市场之作。比如杂技剧《花木兰》,前后改编、打磨上百次。“‘十年磨一剑’,在艺术追求上,我们从来都是宁缺毋滥,观众不满意不罢休,专家不认可不放弃”。
为了抓好剧目创作,陈涛把排练场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每天上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病了累了也不休息,在疲困、艰辛中执著地坚持着。参加第七届全国杂技比赛前,作为参赛节目《感—倒立组合》的分管领导兼指导教师,他天天坚守排练第一线,紧盯排练进度和质量,保证训练安全。他忘我的工作,为大家树立了榜样,也把大家的思想和精神拧成了一股绳,使《感—倒立组合》获得了全国杂技比赛文华杂技节目创作金奖第一名。
剧团日常演出繁忙,但不管多忙,陈涛也没有忘记下基层演出,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重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坚决不做市场的努力。“现在国内演出以公益为主,我们积极参加重庆市文化委组织的下乡演出,并以杂协的名义参加市文联组织的下乡演出。”陈涛说,“文艺工作者应该秉持艺术理想、艺术良知,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与关爱,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切实履行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近4年来,重庆杂技艺术团先后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筹备建立自己的演出基地,创作的杂技剧《花木兰》《红舞鞋》已在英、法、美等20多个国家演出3000余场,观众达300多万人次。而陈涛把这些“走出去”的成绩归结为团队的合作。“正是团队中每一个人热忱地工作、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演艺事业的高度认同,大家拧成一股绳,始终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守民族文化立场,弘扬崇高文化理想,用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了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