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2016两会>文艺界声音

徐翔:创建一流艺术院校要有国际理念讲中国风格

时间:2016年03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丁薇
0

  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提到教育方面要搞分类教育,提到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还特意强调培养学生创业能力,这都需要一些具体措施把政府的方针大略贯彻下去,否则再好的愿望都可能会付之东流。比如,大约在十年前,北京市教委验收在京的75所大学,要求必须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学只能做教育和教学,不允许再去建楼、建宿舍、办食堂、管车队、做物业,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这样的规定乍一看,也挺科学、先进,国外的院校都是这样做的,但是,不同的是国外的学生不要求住校,国内就不是。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觉得由于一些配套措施或政策没有跟上,就带来了好多问题。比如宿舍,大学不再盖宿舍了,由建筑商、企业家来盖宿舍,然后由社会上的物业公司来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一个校区里学校必须拿出一块空间来让企业盖楼,与企业做买卖,然后受企业的制约、限制。还有,食堂也一样,要求所有的食堂必须在一个节点,全要交给物业公司,交给社会上的企业家来承包,问题是有的大学还好,像清华、北大、人大,他们有很多食堂,互相有竞争,他们采用的办法是如果有十个食堂就外包给十家公司,到每年年底由全校的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淘汰两家公司,再补招两家新公司。但是,中国的艺术类院校大部分只有一个食堂,这就很难做到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我举这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好的方针大略,总体上的线路图必须有一些配套措施跟上。

  同样,推动文化艺术发展无论有什么好的政策,一定要符合艺术规律。就像“十三五”规划提到的,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这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完全照搬国外,它一定是站在中间这个层面。实际上,大学的国际化在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不断加快。中国真正打开国门之后,各种交流相当频繁,但是全世界的大学,尤其是艺术院校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艺术差异似乎在逐渐地缩小,全世界的艺术教育在统一,有点划一的感觉,所以大家各自又考虑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的艺术教育不论是在哪个国家,都应当一方面继续加强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在进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努力寻找和发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和教育特色,谁能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得好,谁就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在过去的12年里,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舞美设计展中连续三次获奖。去年,更是在国际最高级别的舞美展览中荣获大奖。这个舞美设计展全称是布拉格国际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在国际舞台美术领域是四年一次的大展。这个大展每四年只设一个演出设计金奖,三个演出设计荣誉奖,只有四个人可能获奖,我们有两个人分别获得了金奖和荣誉奖。包括此次获奖在内,加上此前在别的舞美设计展中所获奖项,他们两个人总共三次拿奖,长达12年,说明这不是偶然的,而且三次获奖的评语都差不多,就是国际理念、中国风格。后来我曾特意关注了这三次获奖的作品,总结起来都是属于传统戏剧的舞台美术,而且这三次获奖的舞台形式,其中一次是在舞台上呈现中国传统书画。还有一次金奖是把传统戏曲中的一桌二椅原封不动地放大了10倍,然后增加了一些别的辅助元素。

  所以,真正创建世界一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一定要注重接轨,注重特色,注重掌握文化艺术规律,也就是说不照搬、不局限,讲规律。如果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针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提出一些好的配套措施,中国的文化艺术大繁荣就指日可待。

  (徐翔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编辑:黄远)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