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得以制定、颁布,就“德艺兼修、担当使命”,我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德艺双馨”是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和毕生追求,而在实践和追求中必须做到“德艺兼修”,我认为艺术家的德包括艺德、道德和人格修养。
自己从15岁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开始从艺,走上专业的相声之路,那时候也只是出于对相声的一种喜爱和谋生的一种技能。刚开始也就是练习基本功,学习一些相声表演的基本技巧和传统的相声段子,不太懂什么“德艺兼修”,更谈不上追求“德艺双馨”。后来,在与许多老艺术家学习和接触中,慢慢地感受到应该如何做人,领会到如何做艺,像马三立、郭荣启等老一辈艺术家对待我们这些刚刚从事相声艺术的小学生,他们都能把自己积累了几十年艺术才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年轻人,没有门第观念,有的是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我的师父李伯祥先生每到一地演出,都亲自上街找当地百姓聊天,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看公交车站牌坐几趟公交车把主要的街道和胡同、标志性建筑的名称都记下来,编成小贯口,化成自己的风格当天晚上演出时就能用到相声当中,非常受百姓欢迎。刚恢复传统节目,搞相声大会时,师父会告诉我什么样的相声能说,什么样的不能说,而且一定要先问攒底的老师演什么段子,如果你有类似的段子得躲着点不能演,要保证攒底的老师演好,因为晚会底那个位置最重要,必须这样,这是规矩,这就是艺德。好的艺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艺术家的艺德决定他创作和作品的境界与成就。马三立、侯宝林大师的作品之所以能传世,马季先生、姜昆先生的作品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艺德,而他们的艺德是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爱戴的,他们的艺德,他们的人格修养也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艺术家的艺我认为是有美德、有才华,且是全才。艺术家之所以被人推崇,就在于每个艺术家有技艺,博学多才。侯宝林大师的唱功,唱念做打无一不精;马季先生的文学创作功底;姜昆先生的书法造诣被人称道,而这些技艺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帮助。艺术家要有天赋,但也要有后天的刻苦和勤奋,要向生活学习,从人民大众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来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都是源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从二十多年前的第一部相声剧《明春曲》,到世纪之交的相声《笑从网生》,再到今天的相声秀《姜昆“说”相声》。记忆犹新的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第一次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为藏族同胞演出,我们跟当地的藏族同胞学习藏语、藏族歌曲、藏族舞蹈以及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创作并表演了相声《歌唱西藏》,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欢迎。时至今日,许多藏族观众朋友还能用藏语叫出姜昆的藏族名字“囊大由玛瑞”(藏语“没问题”的意思)。艺术家的成就,在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于独到的艺术审美和出色的人格修为。总的来说,一是有德,二是有艺,只有德艺兼修,才能做到德艺双馨。
做为一名曲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努力攀登道德高峰和艺术高峰,用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作品,为自身留清名,为曲艺留清名。
(戴志诚 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相声表演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