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
“木雕、石雕、牙雕”——在中国工艺美术之乡浙江乐清众多门类中,它们作为架上工艺雕塑以雕刻见长,又称“特种工艺”,共同特点不外乎因材施艺,立足圆雕,本着匠心,独立制作,凭借材质美、手工美、造型美出彩。
就作品成型与创作观之,木雕以黄杨木之黄色,石雕以叶蜡石之多彩,牙雕以象牙之白色,三者色相迥异,质感和硬度不同,制作方法和工具有别,雕刻手法和形式不一,呈现它们各自面貌,只是在推崇欣赏功能上保持一致,谋求作品看点和亮点,无论是表现人物、动物、静物或山水花鸟等题材皆如此而引人瞩目。
至于如何让作品不失看点,则不容每一位作者忽视。其要求结合自身擅长,面对不同形态材料,从构思立意出发,推敲“雕什么和怎么雕为好”,最终得以不失看点和亮点,皆须深入其中用心对待。所谓“创作”,不同于做批量产品,讲究一件是一件非千篇一律,作品题材可以重复,内容和形式务必与时俱新,不失独立性,具新意可供品味,包括技法运用不一般也值得称道,不是单靠雕出来像个什么取胜。
然而,真正做到这个份上以示不同凡响,这对不论高手与否的所有作者都是挑战,谁都明白推出一件好作品并非易举。诸如“木雕、石雕、牙雕”等,我曾一一涉及,自14岁始与黄杨木雕打交道,后进厂学牙雕,再雕石雕,迄今从事木雕和石雕创作,似乎应付雕刻成型不成问题,倘想使作品拥有创意则深感另当别论。
——创作需讲创意,而其往往有劳心志。作《高原美》选用整段大叶黄杨木,体量比小叶黄杨木大,宜做气势较大的单体人物,构思使之伴随中国梦起舞,以外在形象体现内涵,历经权衡,自觉表现藏族女性形象最为理想,一是她们能歌善舞,在美丽神秘和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上奋起,其形象超凡脱俗;二是伟大的中国梦想属于全体中华儿女,通过藏族女性形象向天歌舞姿,足可见证当今神州大地处处洒满阳光。如何让“她”尽情舞动起来,确保不失豪放和别具雕塑感,可达形同纪念碑之壮观,作为我对此作的追求,而能否把握效果最需费思量。旨在出新是多方面的,包括在雕刻上不流于程式,也需打定主意把握刀法跟进审时度势,驱使不拘一格有助塑造人物形象同样值得一试。
石雕之作《心语》,确立主人翁形象为现代少女,采用通体洁白、光滑如玉的叶蜡石量身定做,其相由心生来自对石料的定夺,视之“全白”为俏色,突出利用一色无瑕、白净可人的美感来表现“美女”,成型规划就整块石料打造,定位与其它石雕美女不同,以人物与自然界生灵为背景,通过心灵语言与肢体表达,体现人与自然密切交融与和谐之主题,使之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意味,期许给人带来更多美好解读,这是此作不离创新构思的创意。在立体构成的造型上,为使人物显露优美姿态,关键是要把人物形体结构比例拿捏精准,让线条概括富有弹性可见流畅的曲线美,尤其手臂手形需刻画舒服得体,尽量抛弃概念化,这一点必须思想明确,我自从到中国美院进修雕塑后对此更为在意。此作,系结合工艺雕塑探索石雕新美女的实验,目的也在于与众不同显见看点。
以上作品,同为表现当代女性,它们材质与大小不同,内容与形式不同,形象与表现手法也不同,特别是成型与创作的关注点不同,相比过去我所作石雕《白蛇传》、象牙雕《藕断丝连》、黄杨木雕《牛郎织女》和《屈原》等传统题材作品,更强调自身感受贴近时代的脉搏,同时不受旧有套路影响而见挑战性,让原创立足诸多不同彰显个性,追求作品成型与创作不失看点和亮点,和众多作者一样与时俱进,皆视创作为挑战。
近年所创木雕《飒爽英姿》《高原美》与石雕《心语》等,只能说是运用传统工艺开拓当代人物新题材开了个头,尽管它们分别获省级以上工艺大展金奖,其实有待学习和提高创作水平的地方还很多,绝不能说尽善尽美,还需探索。
木雕、石雕、牙雕技艺亟待振兴,希望与各界朋友加强交流和探讨,以利促进作品创作更艺术和更有品位,从而能被大家喜爱,对我们从事传统工艺和其技艺被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来说,“旁观者清”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