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4>文艺资源数字化人才培训班>代表发言

唐平:文艺大家名家数据库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时间:2014年12月0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就在上个月,我带队专程到上海市文联、杭州市文联学习网络建设内容。在网络建设平台方面,有许多都比我们做得要好,我今天只能讲我的体会。

  我的体会有3条。第一条是要抓住机遇;第二条是领导重视,关键是一把手重视,事情才能办好;第三条是要有韧劲,贵在坚持。

  广州市有一些特别有名气的艺术家在之前就跟我们沟通过,想问我们文联能不能够建设高层次的平台,为我们的艺术家做些事,能更好地宣传我们的艺术家。这项工作就是我们跟中国文联、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合作启动广州文艺资源数据库、广州文艺大家名家艺术资料抢救工程/广州文艺大家名家数字艺术馆建设工程,不但文艺家有要求,文艺家协会也有要求。而且,我们在工作中也深深地感到,对一些艺术名家、大家,如果再不给他们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就耽误了时机。红线女老师就是这种情况,都没有来得及把她的数据库建立起来,她就去世了。我们日常接触的还有很多这样的名家,比如全国著名的雕塑家潘鹤老师,现在他还健在,90多岁了;但另一位广州很有名的美术家刘伦,他在101岁的时候走了,已经等不到建立数据库的时候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这个工作,要建立起这样的平台。那么到底找谁合作呢?我们一开始是很困惑的。广州在2001年的时候建立了广州市文联的网站,那时候算城市里比较早的了——中国文联网站建立于2000年12月,我们是2001年8月。一开始我们跟广州市政府的信息网合作,让他们作为我们后台的支持单位;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又转成了大洋网。但是,大洋网毕竟是媒体的网站,我们如果依靠大洋网来做名家数据库这项工作,不仅不够专业,影响力也差很远。

  在2013年春节前,由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带队,我们到中国文联来汇报工作,也去了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我们听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介绍情况,才发现他们正在建设数据库,并参观了他们的机房和整个建设布局情况。后来,我们再一次来到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专门研究,中间经过多次协商、磨合,最后定板。这一切说明,是文艺家的需求促使我们必须要干这件事,而且还碰到了好的机遇,抓到了最好的合作者。

  另一个体会就是领导重视。乔平作为一把手亲自抓、看得准,把建设数据库的事情抓得很紧,一直督促,所以最终能够谈下来、有着落。

  第三条体会是要有韧劲,贵在坚持。客观上说,城市文联的人员编制和财政拨款都十分有限。但我们很想干事情,而且干了很多事。我们凭着一股韧劲找相关领导反复沟通。这个韧劲里面也包括人的力量。我们文联总共才20多个编制,没有关于信息化、网络化工作专门的部门和编制,这项工作就放在了我们的创作研究部。我知道我们有些城市的兄弟文联都已经有专门的网络部门了,有文艺资源中心了,但我们没有。我们创作研究部正式的人员只有3个人,要担负整个文联文艺创作、研究、出刊物以及宣传工作,要兼做文艺名家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还要管理网站。这么少的人担负那么多任务靠什么呢?就是靠那股韧劲,就是认准了这个事情一定要做,那就想办法做好。所以到现在,文艺大家名家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还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我们要把所有广州的文艺名家——12个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团成员的所有艺术资料数字化,文字的转换成电子文档,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全部要转换成数字图片,音频、视频全部要做成符合文艺资源中心做数据库需要的格式化材料。这是多么繁重、多么巨大的任务,但承担下来也只是坚持,因为我们认准的事情,投入财力、精力就一定要做好。无论这项工作多么难、多么艰巨,我们有决心把它做好。我们已经迈出了最宝贵的这一步了,这一步迈开了,我们没有回头路,我们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建设好数据库,让我们广州地区的文艺家觉得文联是他们真正的家。

  (唐平 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