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荧屏激战正酣,引人瞩目的是,全国省级卫视排名前三名的电视剧《恋恋不忘》、《相爱十年》、《绝爱》全部改编自网络热门小说。缘于“剧本荒”,网络小说早已被影视公司视为“金矿”加以疯狂开采,越来越多的网络当红小说“登堂入室”,刚刚播出的《绝爱》、《相爱十年》、《恋恋不忘》等更是赚足了收视与人气,加上正在播出的《杉杉来了》,今年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谓火爆荧屏。2014年,总有一部或者几部作品,你不能错过。
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世界。影视剧作为最需要赢得普罗大众的商品,自然要表现最受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题材和故事。
影视剧的故事母本有两种来路:编剧以剧本形式创作的,编剧根据小说改编的。根据小说改编的,从小说的最初发表载体上又分两种:纸质的,即所谓传统文学;网络或者电子的,即所谓网络文学。
记得上世纪末、本世纪最初那几年,互联网刚刚走进人们生活的时候,陆幼青在网上连载了他的《死亡日记》;痞子蔡在网上发表了他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国的网络小说诞生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后来就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那年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谈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一位教授说:“叫我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首先要是文学,只不过是发表的载体不同。”这话是对的。
但又不全对。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书于竹帛者为文章。竹帛较贵重,往上写字自然要斟酌、简练,文章的门槛并不低。后来有了纸,就可以写得长一些,奔放一些了;再后来纸多了,又有了印刷术,还可再长。但纸书毕竟也有成本,还要经过编辑的删改,门槛还是有。到网络这里,容量海量,上传自由,那就不大在乎篇幅凝练与否了。
如果说艺术起源于自由,网络倒是给了文学自由,所以网络文学的艺术性也还不差,甚至体现出别样的风采来。
近年来的《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开篇第一段就是:“如果,我早知道生了孩子的结果,是有一天要和孩子她父亲分道扬镳,那么我想,也许我不会生下这个孩子。或者说,如果,我早知道和这个男人结婚的结果,不是与他连理比翼,而是要与他的父母,以及他父亲的母亲朝朝暮暮,那么我想,也许我不会和他结婚。”
是不是很狗血?其实这种笔法像极了《水浒传》《西厢记》,想铺排处、炫技处毫不吝惜笔墨。这就是才子书的特点。是不是又像极了《大话西游》中周星驰的那段经典台词?——“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不错,网络文学对现实、对人生也总是有那么点解构精神的。
但现在有点不同了。网络与纸质的界限越来越小,是先网络后纸质,还是先纸质后网络,几乎全看作者的喜好和方便。慕容雪村即使在博得盛名后依然喜欢先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其《原谅我红尘颠倒》在网上连载时已热得烫手,直到最后三分之一处时才秘而不宣,留作出纸书时的“关目”。而许多所谓传统作家的纸书作品被搬到网络上后,也有一边佯装追究著作权益、一边窃喜有人待见的。
发表的便捷是一方面,阅读的便捷和普遍是更大的因素。回到开头那句话: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世界。当青年人连看电视剧都从电视上移至网络上时,阅读文学作品由纸书到网络、手机的转变势头,则越发不可逆转。传统作家的纸书有几十万册的销量已经骄矜得不行,但面对网络文学动辄几千万的点击量时,怕也难免心生醋意,更别说这些网络小说在印制成纸书后的畅销。
网络给了文学更低的门槛,更多的自由,更大的想像空间,和更高的流行度。那么,影视剧还等什么?《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改编自《和空姐一起的日子》,《裸婚时代》改编自《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从《蜗居》、《奋斗》,到《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美人心计》、《甄嬛传》,那简直就是成功的典范,现在大家期待的是《千山暮雪》、《华胥引》……
多写男欢女爱,也有家长里短,更多宫闱争斗。但受创作者人生阅历和文学素养的局限,网络小说乃至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多半重情节而轻文化,重故事而轻哲理。写男欢女爱的少社会背景,写家长里短的少悲剧意识,写宫闱争斗的少政权之争而多争宠于一人。
当然,也有影视剧创作将小说改得面目全非的。比如,前些年高虎主演的电视剧《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除了剧名和剧中人名以外,故事情节与原著毫无关系。到《相爱十年》,则将原著《天堂向左,深圳向右》中许多灰色的部分漂白,让人性不再那么阴暗了,让主人公变漂亮了,“丑且混蛋”的肖然变成了超级帅哥邓超。《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到了电影里,不也斯琴高娃了吗?像《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里边高级灰的东西,影视剧只能完全规避了。
如今,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新媒体,至少是不那么新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显,最初发表在哪儿,不能成为限制和判断一部作品艺术性的标准。所以,影视剧改编自传统文学或网络小说,也将越来越不被人注意,不成为话题。习惯于在传统媒体发表作品的作家们,如果不响应这种趋势,势必将越来越失去读者,将自己的文学玩成自娱自乐的玩意儿。这是不得不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