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较早的史料和建筑来看,在清嘉庆年间,旧军孟毓溪家的恒祥染纺兼布店,己是周村较大规模的工商业,连工人带店员有几十号人。丰厚的利益刺激着投资者的胃口,孟氏改变过去将赚来的钱放债或买地的作法,转而重新投人工商业经营和发展中去。周村大街是号称"日进斗金"的繁华之地,原大街南首的万顺街有一处十分宽大的宅院,据说原是刁姓大户所拥有,因子孙后代不争气,家道败落。孟氏趁机买了下来,重新建设,并与西面大街上的布店打通,成为前店后厂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大字号,后又在北京、汉口、郑州开设了分号。业务内容扩大为加工、批发兼零售等多项经营。
道光初年,孟毓溪因病去世,身后只有一子孟传珠。其弟孟毓湄则有四个儿子,所以他们主张将家中全部资产按人均分掉。实际上,他们这一家的财产主要是孟毓溪父子挣下的,孟传珠坚决不同意分。弟兄们之间调解不成,诉上了衙门。结果孟传珠官司打败了,仅分得四万两白银和周村恒祥母号,其余家产及赢利较多的分号被其他弟兄们分掉了。
孟传珠在亲友劝说下,将资产全部投资于工商业,把周村商号改为谦生德祥号。他下定决心要干一番大事业。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要经营好,管理人才是第一,于是毅然任用原恒祥雇员董连元为经理,并且放手让他全部负责。董连元是学徒出身,受东家如此信任,心中十分感激,与东家共同制定了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措施后,在经营和用人方面作了较大调整,并且根据市场需要以棉布、颜料批发和棉布漂染加工、外销为主要业务,以避免与资金雄厚。垄断市场的丝绸业发生冲突。随着业务量不断增大,店名再次改为谦祥益。
谦祥益发展十分迅速,到咸丰十一年,又在北京、汉口,上海、济南、苏州、郑州等地设立了批发零售分号,加工贸易额成倍增长,名气越来越大。很快,仅汉口戏子街分号的资金就达六万两白银。至清末民初,先后又派人在河北廊坊、山东的青岛,烟台、博山等地开设零售分店。孟传珠因病去世后,董连元受命主持一切业务,以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市场,深得少东家孟养轩信任和支持。董连元病故后,张禹门,高云台、何子业相继为总经理。
中华民国建立后,孟养轩将谦祥益总柜迁往北京,周村成为专门收购丝绸棉布,加工染色后批发给各地分号的加工基地。1919年,孟养轩在天津估衣市街开设谦祥益保记绸布店。但因受国外产品的冲击,布匹和丝绸业务利润越来越少。1933年,孟养轩看到经营茶叶利润较大,于是将周村谦祥益原来的业务停止,投入资金八万元,成立鸿祥茶庄,并且再度将其作为旧军孟氏进修堂全国商号的母号。然而,比起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悠久的经营历史的泉祥等兄弟字号来说,鸿祥经营茶叶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尽管孟养轩重新投巨资建设了欧式门面,装饰得富丽堂皇,并经常亲自坐镇指挥,但仍然起色不大,勉强维持到解放。
现存鸿祥旧建筑铺面在大街中段路东,为二层六大间西式楼房,高大宏伟,在各商号中独树一帜。后面是几个套院,原来是茶叶仓库和加工厂。另一大门在万顺街路北.旧式黑漆大门,原有“谦祥益”金字牌匾一块。文革中被人拆下不知去向。进门后两侧分别是一个个的平房院落,这是原来的批发交易场所和帐房。院落中心是一座类似官府殿堂式的建筑,前有廊柱,是孟氏接待官府官员和重要客人的地方。后面有几座楼房是住宅。西面大部分是平房,即原来的加工厂和仓库,与大街上的铺面相通。现成为周村纺织品公司的职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