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论

瞭望:家风家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4年08月15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
0

  良好的家风家教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风家教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度极高。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家风家教是家庭特有的属性。良好的家风家教,既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手段。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的主题,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以家风家教为抓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引领全体人民的信仰追求,对于提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对于筑就我们国家的精神家园,对于强化世界之林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作为中华儿女的每一位公民,应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使人人都成为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守卫者。

   中华传统美德 

   根基于良好的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的传统伦理最早是以家庭为本位并以家庭为起点的,再由家及国,由家庭至社会延伸。家风家教虽有着共同的家庭属性,但其含义并非相同。

  家风是指家族的传统,反映一个家庭做人做事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伦理,家风往往通过家训反映出来;家训是指历代家长为教育子孙专门撰写的训导之辞,诸如家诫、家范、家规、家书等等,它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祖辈影响后代的最基本的形式。

  家教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反映父母的德行素养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中国自古就有家教的传统。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书本,儿女是父母的镜子。传统家教文化是以家庭教育为载体,通过家庭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它始于人生之初,伴随人的一生,具有初始性、直接性、伴随性、长期性的特点,往往对人们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最优化、最良好、最实效的教化效果。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其倡导的孝敬、进德、诚信、勤俭、求知等经典之美德,主要都源自于中国历史的家风家教家训之中。家风家教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社会根基,它扎根在民间和家庭,追溯历史,从先秦到明清,历朝历代的百姓都有着自己的家风家教,其经典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讲孝敬。其经典之句是“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并有二十四孝之经典故事,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长辈的关爱之情。

  二是讲进德。古文曰“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其意是说,读书首先是为了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其次才是将读书作为谋生的手段。

  三是讲诚信。强调“诚”是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据,倡导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

  四是讲勤俭。强调“俭养德,侈招恶”之理。

  五是讲求知。古文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其目的是强调积攒再多的财产,不如学习掌握安身立命的技艺,方可自强自立。

  从中国历代这些反映人生各个侧面的家风家教家训中,可以看到祖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处世的德行等都熔铸于这些警句格言之中,使中华儿女从小在家风家教的熏陶中,学会做人、处世,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尤其是家庭伦理更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家庭伦理的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行为规范,与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层面的基本要求是息息相通的。

  当然,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极好的家庭教育形式,应当赋予和丰富时代发展的新内涵,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需要,应当融入当今现代社会文明的新潮流,应当将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家庭民主、社会责任等新时期的道德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中更加发扬光大,使其更持续地折射出中华传统美德的绚丽光芒。

  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 

  源于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折射出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做人道理。我们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最早即是以儒家为基础,后将佛、道融入其中,并逐渐内化成为百姓的家风家教等日用之准则。与其说中华传统美德的根基,产生于传统的家风家教,不如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源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滋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固有的营养来源和精神命脉。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它向来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早在古代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和标准。例如儒家的“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的道德内容,以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等。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价值理念,均源于中华传统美德的至仁、至善、至诚、至义、至礼、至和等传统观念,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凝练总结。

  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当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我们应借鉴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只有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 

  价值观是人们利益关系在价值领域的反映,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是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观之精髓的有机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全面、最全新的论述,它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三个倡导”反映了三个层面的境界:

  一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这一价值目标的价值规定和价值体现。

  二是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它概括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导向。

  三是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集聚了公民的价值准则,既是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和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准则。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些价值理念均来源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我们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从家风家教抓起 

  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为了以培育优秀家风家教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重点从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加大对优秀家风家教文化资源的发掘。良好的家风家教折射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千百年来的优秀家风家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如今,很多传统的家风和优良的家教已被丢弃,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出现了断层。为了避免因家庭结构变化而导致的传统家风家教资源的流失,应将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发掘,并应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

  其二,营造宣传优秀家风家教的社会氛围。家风是家庭教育中最传统、最传承、最基础、最难忘的行为规范,家教是对人生影响最贴切、最直接、最深刻、最长久的育人方式。如今,面临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的蔓延和渗透,面临传统文化教育的逐渐缺失,面临独生子女抗压能力的弱化,面临电子产品对家庭日常交流时间的挤压等挑战。应通过开展尽孝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家教,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

  其三,引导每家每户培育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家教。小到家庭的传承,大到社会文明的延续,良好的家风家教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就有着什么样的家庭传统。每个家庭的家风家教虽各有不同,但所有优秀的家风家教的根本都是教人崇德向善的。一个家庭若想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按照社会对家庭的要求来塑造自己,都应用社会主流价值取向来规范个人的行为,都应用道德准则进行自我约束,都要从家长的言传身教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娃娃抓起。只要每个家庭都有了好的家教家风,就可以影响社会的风尚。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