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模俗称饼印,是生产月饼和馅饼的制作工具。
探寻月饼模的历史溯源
月饼其文字和图案都体现了丰厚的文化寓意,雕刻精致的月饼模堪称民间工艺品。
中秋节也叫“端正节”、团圆节。远古时代就有祭月、拜月的风俗,汉魏以后,出现了许多吟赏月亮的诗赋。唐代以后,已经盛行中秋赏月的民俗活动。月饼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北宋,苏东坡诗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因此月饼模的历史似乎也应追溯到宋代。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多为明清时代,可能与其材质的耐久性有关。
民间的月饼模多为木质,且多为杜梨木所制。杜梨木又称“杜木”,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除用于制作月饼模外,更广泛用于雕刻家具和印章。
常见的月饼模,直径在三四寸左右,小的大约一寸,大的则有一到两尺。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正方形、椭圆形、莲花形、桃形。月饼模图案、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 现的是制作工艺的多变,另一方面也是为区别月饼的不同馅料。在传统文化习俗中,嫦娥、玉兔、吴刚、桂树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也是月饼模最常见的图案题材之 一。
探究月饼制作背后的故事
制造月饼模共有五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就是选择好的木材,最好是用沙梨木,它的特点是板面光滑、纹路细。将选好的沙梨木材锯成一块块大约有十厘米厚的四方模板。
第二道工序是挖孔,是制造月饼模时最艰苦、最费时的工序。必须使用雕刻刀细凿,将里面的圆孔刻得平坦光滑才能使用。打边花开“牙”是下一道工序,使打出的 月饼有菊花状边缘。第四道工序是打气眼,气眼是月饼模的排气孔,主要是让馅打下去时里面的空气能排出来。
最后一道工序是制造月饼模的“精华”之处:雕刻花纹,为月饼模“文身”。月饼模花纹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题材有人物、动物和花卉图案,配以文字。雕刻刀法 要求简练、刚劲有力、进刀快且深。做好的月饼模要求画面印纹清晰、边牙均匀、字面光滑、脱模爽快、便于操作、适合生产需要。
使用的雕刻刀也很有讲究,都是雕刻师傅根据雕刻的需要,自已打磨而成的。刀口有平、弯、宽、窄等样式,雕刻每一处不同的花纹就使用不同的雕刻刀,雕刻刀需经常打磨,锋利的刀雕刻出来的花纹才有棱有角、立体感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月饼模不复往日的光彩,大多闲置而成为藏家的珍爱。一般说来,月饼模刻纹不会过于繁复和细致,以免月饼出模时无法表现;但也有刻工精致的月饼模留存下来,或许单纯为观赏而作。
月饼模是将生活和艺术结合为一的传统工艺。这项工艺随着中秋文化氛围越来越淡,已有日薄西山之势,缅怀过往,不免令人慨叹。月饼模可以说是对中秋节民俗演化的一种记录和存档。它的艺术形态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是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一种物化。在一定意义上展现出了中国民间传统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