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5月29日电 提起端午,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然而,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民俗专家表示,端午节最初是古人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的节日,仅汉族就有祭诗人屈原、祭伍子胥等不同“地区版本”。
辽宁省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太告诉记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端午节的诸多人文内容,实际上是后人加载的,而本源的端午节应当是中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
杨太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满、蒙古、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汉族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如果从时间和史籍上考证,端午节纪念伍子胥要比纪念屈原早200年左右”。杨太说,从东汉邯郸淳的《曹娥碑》可以看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曹娥碑》上记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尽管端午纪念谁的说法不一,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文化内涵和人文历史。”杨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