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作曲>各方评论

【青岛日报】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

时间:2013年03月27日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刘淼

  今年,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学校中央音乐学院将在青岛开发区纳新。这也是该校首次走出北京到外地办学。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

  看重青岛文化底蕴

  王次炤说,青岛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涌现了大批杰出的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就有许多著名的青岛籍毕业生,诸如吕思清、范磊、俞明清、张晋、刘健,以及学院党委副书记逄焕磊和前附中副校长孙维熙等都是青岛人。他们都与青岛市艺术教育的丰富底蕴息息相关。此外,青岛还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沿海开放城市,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结合点,文化环境得天独厚。

  王次炤笑称,是“八年抗战”方才成就此次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办学的正式签约。“如今我们统一了办学理念,即办学的宗旨不是追求赢利,而是培养艺术人才,把艺术产品提供给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真谛。”他说,与综合性大学产学研结合不同,艺术院校不能产生物质效应,而是产生精神和人才效应。因此,要保证学校资金投入,中央音乐学院决定异地办学时坚持政府投资办学。

  艺术人才不能批量生产

  “要么不办,办就办好。”王次癤对于中央音乐学院落户青岛有着明确的定位,“我们到青岛的目的是为青岛市乃至全国、全世界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

  艺术人才绝不能批量生产,这是王次炤一直笃信的办学理念。为让学校迅速融入青岛当地文化教育中,中央音乐学院青岛附中2013年秋季开始小幅度招生。“音乐、舞蹈两个专业招收数十人,以期逐年发展。”王次炤说。附属中学先期将在开发区致远中学开课,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王次炤说,中央音乐学院将与青岛市共同负责管理附属中学。中央音乐学院将负责教学,保持学术独立,初期学院会先选派骨干教师来青任教,同时逐年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优秀教师充实到学校。

  文化艺术并行发展

  青岛建设的这所附属中学将如何与北京实现错位发展?究竟有多少教育理想可以在这块崭新的土地上展开?

  王次炤认为,音乐附中一定要坚持文化课与专业并重。青少年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重视全面发展,附中的文化课将依托青岛市基础教育,让学生学音乐的同时也学好文化课,深厚的文化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

  中央音乐学院在青岛的音乐学校将是开放的。学校一方面将担负起培养高精尖的音乐人才,另一方面要为提升青岛市全民音乐教育水平作出努力。学生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为青岛市文化生活提供音乐精品,为在青岛普及高雅艺术作出贡献。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