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通知,我国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
中小学生的确是应该学点书法的,书法课也是广被呼吁、备受期待的“好课”。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出“应该开设书法课”的议案提案——而教育部历来的办事风格都是,从社会各界呼吁到现实推行,往往会省略中间环节——这次中小学书法课的开设亦是如此。在开学前几天,毫无征兆地,至少是没经过征求意见的程序,书法课说开就开了。
中小学生能否学得好书法,和中小学能否教得好书法,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通知发布时已近开学,让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学校在短短几天内,便完成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及资源配置等,实在有点赶鸭子上架。为何没有提前安排,或者是设置教师培训的过渡期呢?
按照教育部通知的要求,“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也就是说,目前阶段的中小学书法课,是未作考试要求的非必修课——这边厢,在开学之初,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通知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学校,要为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焦头烂额;那边厢,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则很可能因为不是“必修”又未能科学合理安排,而在实际教学中被架空。这种欠缺周全考虑的书法教育推行,注定又会给人产生虎头蛇尾的嫌疑。
书法课是载体,让载体的效用最大化发挥,“好课”上好,让孩子们均能从中受益,考验着教育主管部门“运筹帷幄”的能力。与此同时,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中小学生读国学、让中小学生练书法,预期藉此完成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终究还需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教学现状,将读国学、练书法等教育,融入到对中小学生的健全人格、独立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当中,以培养出更多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