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7年入北平国立艺专学习。1948年奔赴解放区。建国以后调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1951年毕业。调四川美协工作至今。一级美术师。
艺术成就:
李焕民从1953年起深入藏族地区生活。50多年来去西藏、甘孜、阿坝30余次,每次去选一个寨子或一个牧场一住就是几个月。与藏族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曾一度挂职,作基层工作。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2012年82岁高龄仍去海拔3500公尺以上的若尔盖草原写生。他的作品与时代同步,反映出西藏从农奴制到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带有本质性的特征。塑造出了众多从农奴制的绝境中冲出来的翻身农奴形象。这些质朴、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审美内涵,至今仍活在人们的记忆中。他创作的《藏族女孩》及《初踏黄金路》被收入“中小学美术教材”,将陪伴着中小学生成长。他几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都是闪光的亮点。如《高原峡谷》(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扬青稞》(参加社会主义国家美展),《藏族女孩》(在日本获金奖),《牧场》及《攻读》(入选中国百年版画),《初踏黄金路》(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上述作品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把中国人物版画推向了新的高度。改革开放以后,他创作的《换了人间》(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驯马手》(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高原之母》(第十三届版画展银奖),《豆选—西藏1959》(参加2012年纪念“延讲”发表70周年美展)。成为新时期以来版画中的精品。
李焕民版画特征在于立意高远,精于艺术构思,善于用形象说话,主题深刻但不说教。注重人物内在情感的表达,精神力量的彰显。充分表现出藏族人民浑朴、彪悍、粗犷、豪放的性格气质,也不失牧歌式的抒情。
他极重视艺术的形式感、开拓版画的表现力。讲究黑白的对比,块面的组合、点线的穿插、以及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节奏感、旋律感等,在其作品中都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追求刀法的力度、讲究用刀在统一中的变化,是他版画成就中的又一特色。他几种刀法并用,丰富而错落有秩,注重刀法的雕塑性和写意性,每一点,每一线都精心建构,在惨淡经营中追求尽善尽美的境地。
李焕民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焕民,男,汉,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执行副主席,四川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展览馆馆长。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美协名誉主席。
自1953年开始以美术工作者身份去藏族地区深入生活。曾去西藏、甘孜、阿坝等地农、牧区30余次,每次去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与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曾多次去北方丝绸之路写生,到南方丝绸之路考察、主编《西南丝路万里行》一书出版。写生以素描、油画、水墨画为主,创作以版画为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有六幅版画作品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一等奖、二等奖、银奖。有五幅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卷和素描卷。有4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李焕民版画作品选》、《李焕民画集》、《雪山红日》(与他人合作)。
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鲁迅版画奖”。2008年中国文联授予“造型艺术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