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2013两会>两会新闻

春天里,写下美好新篇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场景素描

时间:2013年03月0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斯敏 张玉玲 周洪双 龚 亮 方莉 刘彬 韩业庭
0

图为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式现场。鞠鹏摄

    一场凝结着无数热望的盛会,在北京庄严启幕。

  同时“启幕”的,是又一个万物欣荣的春天。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如期举行。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们踏上国家政治舞台,肩负重托,参政议政。

  委员们思考着什么、带来了什么?大会开幕,他们会感受到什么、收获什么?本报多名记者走进开幕式会场内外,忠实记录下那感奋人心的一幕幕——

  第一篇章 期待

  时间:14:00

  地点:天安门广场

  有风吹过。红旗猎猎招展,把明媚春光映得更加鲜亮。

  宽阔的广场上,天安门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遥相呼应,以凝重的身姿迎候着委员们。

  这里凝结着中华民族从贫穷落后中奋勇站起的历史,也写下了一个个发展前行的时代篇章。今天,在此开幕的会议将延续民族复兴的宏伟梦想,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凝聚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伴随着时而舒缓、时而激越的乐曲,两面电子大屏幕上播放着新中国富强文明的美丽图景。动感的城市、绿色的乡野、幸福的笑脸……最后定格在两个鲜红的大字——“国家”。

  有记者正手拿话筒,面对镜头练习播报。“让我们在这里等待。委员们将带着职责而来,讲实情、办真事、解民忧……”

  多么美好而温暖的期待。

  第二篇章 起点

  时间:14:25

  地点:人民大会堂前

  “看,来了!”不知是谁最先喊出,早已聚在大会堂前的大批记者立即迎向刚下大巴的委员们。

  人潮很快分成了一个个圆环,那是记者们以委员为核心形成的“包围圈”。

  面对记者们“最关注什么话题”的提问,委员们成竹在胸,坦诚作答。

  “我一直在为教育事业建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方式要及时跟进。”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委员说。

  “北京的天能不能一直这么蓝?怎样保护绿水青山?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生态。”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委员呼吁。

  “我亲眼看着拉萨变美了,农牧民兄弟们变富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繁荣了。希望少数民族品牌企业加快发展,尽早挤进全国百强……”身着藏族盛装的达娃顿珠委员满怀期待。

  “包围圈”很快散去,但记者和委员们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之间,聚焦着时下最热的民生话题,充满了真诚的履职意识。

  会议即将开始,广场上渐渐安静下来。前来旁听的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玛丽娅·阿达尼娅一边快步入场,一边和记者交流着:“我们关注中国前进的新步伐,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第三篇章 使命

  时间:14:50

  地点:开幕式会场

  一份报告放在每位委员面前。这是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刚一落座,委员们便纷纷拿起报告,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墙上的大屏幕播放着人民政协走过的辉煌历程,吸引了新委员们的目光。

  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委员们肃立。随即,歌声如潮水般涨起,响彻大厅。

  宣读工作报告的全程中,委员们听得全神贯注。很多人拿笔勾画着,听到会心处,或频频点头,或陷入沉思。他们的思绪,被带回了那充满喜悦与坚守的五年——

  五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提出提案1347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9992条,提交大会发言310篇,倾注心血,换来硕果累累;

  五年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大量思虑深远而紧扣现实的建议,促进了民生改善……

  耳中听到的,是报告;胸中升腾起的,是自豪;肩上感觉到的,是愈加沉甸甸的责任。

  报告结束时,掌声如雷鸣般响起,经久不息。

  第四篇章 振奋

  时间:16:14

  地点:大会堂出口

  踏着欢快的《欢送进行曲》,委员们走出会堂,如沐春风。

  记者们又涌了上来。

  “听报告的感觉怎么样?”有记者问。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昇益委员毫不犹豫地连说了三个“好”。

  “一场求真务实的会!贾主席的报告文风精炼,讲得实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新委员,我要回去好好学习报告。”

  台盟广州市主委张嘉极委员是位连任的“老委员”,他说:“报告拿到手上,就感觉比以往薄了好多。但质量很高,很多话一听就记住了。”过去五年间,张嘉极写了二三十件提案,几乎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我给自己提过要求:保持热情,建言献策,发挥作用,继续为民履职。”

  老委员信心百倍,新委员一样满怀豪情。

  “群众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工作。”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张波委员说出了新委员们的心声——“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