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代表团小组讨论现场,要在2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发现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马丘村支部书记陈燕,是件不容易的事。齐耳短发,灰色上衣,黑色仔裤,质朴的装束,很容易将她从搜寻视线中“忽视”。
外表“不起眼”的陈燕,却并不平凡。在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前,她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任村支书期间,她一手将马丘村从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生活落后的“三后”村变成先进集体,她个人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在2006年担任村支书前,她在村里当了8年的妇女主任。说起当这么多年当村干部的体会,陈燕直言:“被气哭过很多次,也想过不干了,但却放不下。”
陈燕接手马丘村时,村里不通公路,村民饮水难、灌溉难。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她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项目,然而工程实施后,矛盾问题接踵而至:个别群众对规划不满、被占用土地的群众不答应、资金短缺影响工程进度……回忆起那段经历,陈燕说:“每天觉得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事,处理不完的问题。晚上,我躺在床上睡不着,就计划明天要处理的事情。”
在和陈燕交谈中,她说得最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作为村里的当家人,马丘村6个组,1188人的大事小情都装在她心里;身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村民的所愿所盼,她也最懂,她的最大心愿是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马丘村不通公路、灌溉难的问题已成为历史,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陈燕挨家挨户搜集村民们的想法,将“国家应提高农产品收购价”“加强对农户技术指导”“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庄、龙头企业扶持”的村民呼声带到了两会会场。
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让陈燕担忧。她对提高农业效益、培育新型农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国家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吸引高素质、有技能的农民回乡,参与当地农村建设……
第一次到北京的陈燕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特意拍了几张照片,满足儿子“看看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的心愿。对正在读高三的儿子,陈燕觉得很内疚,这么多年一直忙于工作,儿子从小到大的家长会她都没怎么参加过。
很少出差超过一周的陈燕也惦念村里的乡亲。她专门给村里孩子准备的“礼物”已打包寄走,那是100多支印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0%废旧报纸制造”字样的绿色铅笔。在四川代表团开放日,陈燕看桌上放的绿色铅笔觉得有纪念意义,“既能鼓励娃好好学习,还能向村民宣传环保理念。”会议结束后,她把代表们桌上的铅笔全部“回收”带走。
“当村干部,有汗水,有辛酸,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欣慰和幸福。”陈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