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小品还能不能走下去

曲协副主席:年轻小品作者心态浮躁 创作肤浅

时间:2012年02月21日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
0

  硬写写不出精品

  今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反响让小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小品的未来又会怎样?小品面临的问题很多,又将如何解决?

  本报推出的“探究小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系列报道引起专家关注,他们纷纷为小品的明天支招。

  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认为,小品是存还是亡,取决于观众的需求,现在并没有迹象表明有什么新艺术形式会代替小品,但小品是否会继续走下去则取决于作品,可以说成也作品,败也作品。

  崔凯说:“现在小品创作进入疲劳期,而并非是表演者的责任。其实仔细想来,赵本山班底早已拥有一定的观众群,如果有好作品出现,他们来演绎会非常出彩的。过去曾有个创作团队一直在坚挺,但是这个团队在老化。现在出现一批年轻作者,但他们在创作上有‘三浮’倾向。一是心态浮躁,急于写出作品。二是创作肤浅,春节到了,只要大家笑就好。其实不是这样,任何作品抽去思想,只强调某种功能都是不行的,都没有回味的余地,只有精品才能留存下来。三是作品出现‘浮肿’现象,就是越写越长。 ”

  崔凯说,举行笔会时,小品作品不少,但是模仿、跟风、重复的作品太多,真正集观赏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却出不来。他认为,小品要解决创作问题是第一要务:“要组织好小品创作队伍,作品一定要来源于真实生活,要接地气,创作者要放下身段走下去,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

  著名喜剧导演尚敬说:“创作喜剧一定不能失去原创性动力,好作品拼到最后拼的是现实意义、现实程度,所以创作是不能离开生活的。此外,小品表现分寸的拿捏和尺度的把握也是一门学问。 ”

  为创作而创作难出精品

  崔凯认为,很多好作品的出炉往往来自平时的积累,年年都能拿出一个类似《不差钱》那样的小品是不现实的,专门在一段时间里为创作而创作也难出精品。崔凯举小品《相亲》为例,他说,这个作品上央视春晚之前已经演出300多场,不断修改和打磨,最后拿到央视春晚时,已经是个成品了。 “有时候我们下基层会发现好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已经被观众接受和认可,这样的作品经过观众的检验,所以才会更加精彩,这是符合艺术规律的作品。 ”

  给小品创作空间

  曾担任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总统筹的国家一级编剧王宝社认为,应该给喜剧小品适合生长的土壤。王宝社希望评论家先去研究喜剧,再批评喜剧。他说:“喜剧那么难写,要给它空间,让它健康成长,千万别吓跑了它。 ”

  尚敬则说:“在小品创作时,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表现的尺度如何,实际上是在衡量着小品的创作空间。 ”

  崔凯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觉得小品也需要营造一个适合它发展的氛围,所有人、所有行业都没必要对号入座,小品具有讽谏功能,如果不能给它适宜的土壤,就不适合小品题材的开拓。 ”

  春晚离不开小品

  著名喜剧演员潘长江也谈了对小品未来的看法,他说:“我觉得无论是过年还是平时,观众还是喜欢小品的。 ”

  崔凯说:“单看今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大不如前,但小品这种形式已经被观众认可和接受了30年,我们一直在鼓励新的艺术形式出现,鼓励多样化,但是现在的确没有替代品的节目。如果春晚继续办,我认为还是离不开小品的。关键是小品如何出精品。有好作品才能有好演员。如果始终没有精品,有一天,观众厌烦了,那小品的前景就不乐观了。 ” □记者/肖 杨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