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徐经纬/绘
《 人民日报 》( 2012年10月17日 11 版) 100多年前,中国人将自己的戏曲文化和电影技术巧妙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影戏”电影,从此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但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利益层面而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这种专属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电影产品却一直囿于国门之内,并于70年代末达到年电影观众人次279亿的顶峰,为当年全世界电影观众人次总和的数倍。
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海外影评界标定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一个群体,把独具中国特色的影片送到了国际电影舞台,使中国电影正式走向世界。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电影业的不景气又再一次使中国电影趋于沉寂,直到2002年,中国电影实施了面向市场的全面改革,从此走向产业化之路,并逐步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具活力的电影生产大国之一。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华语大片,成为世界银幕上炫目的风景。也正是在这过去的10年内,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从2002年的5亿元,达到2010年35.17亿元的历史顶峰。仅以2011年为例,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4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295部次中国电影参加了2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82个电影节,其中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中国电影保持了上升的文化影响力。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有55部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为20.46亿元人民币。
作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股合力和中国电影通向海外市场的一个国家层面的“宣传、推广、服务和销售”平台,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恰如美国电影协会和法国联盟等其他电影大国都有的类似机构,旨在整合中国电影的总体资源,建立中国电影通向海外的统一话语平台和统一输出路径,在中国电影与各国片商之间搭建起一座成功的桥梁,喊出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声音。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以“捕捉中国梦,向世界展示”为口号,秉承着“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图使中国电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利益层面上实现名副其实的‘走出去’,让中国电影通过各种载体而辉映全球”的业务宗旨,不遗余力地在以下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国际电影节和国际电影市场等既有平台充分拓展中国电影的能见度和知名度。二是通过与国外官方或非官方机构的合作,在目标市场举办中国电影节展,充分拓展中国电影的能见度,并以此为跳板,跳向目标市场,实现实际的商业销售。第三个层面便是实际的日常销售努力。
由于文化的异质,以及话语方式、产业结构和电影理念的迥异,“中国电影如何与海外市场对接”始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合作与接轨日益加强,中国电影必将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与世界电影实现一种共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