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2012文艺盘点>文学

纪念《讲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时间:2012年12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70年前,在延安杨家岭,面对百余名文艺工作者,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讲话》思想指引下,解放区涌现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白毛女》《荷花淀》《王贵与李香香》等优秀作品,并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丁玲现象”、“何其芳现象”、“赵树理现象”,《讲话》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年直接参与《讲话》定稿整理工作的胡乔木曾经说过,《讲话》主要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一个是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在这两个基本点上,《讲话》的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在时代背景与社会语境都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讲话》的原则是否依然适用?

  5月20日,为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有关方面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座谈会”。铁凝在座谈会上指出,在《讲话》中,有一个词处在核心的、关键的位置,这个词就是“人民”。从延安文艺座谈会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人民”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学的旗帜上,为中国文学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座谈会上,作家李迪生动的发言则回答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是一口井,离了井,没水喝。为写好《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李迪连续四次到丹东,春节、“五一”都在看守所过,跟干警同吃,跟在押人员同住。《丹东看守所的故事》已完成十万字,李迪说,他还要写,还在写,写不完,因为,这一口生活的井好深!

  当文学不再服务于政治,当某些文学创作越来越滑向个人化私语的深渊、越来越闭门造车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越来越看重市场与炒作时,作家,尤其是年轻的作家们,需要重新打量文学与人民、与生活的关系了。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