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诺贝尔奖,真的是实至名归。他的获奖,当然是他的光荣,但也可以看成诺奖的光荣。
我们常常把“伟大”这个词,献给那些已逝的作家。他们或许真的当之无愧。其实,很多伟大的作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于同时代的作家,读者、批评家,包括作家同行,其要求往往更为苛刻。这其实与“目光短浅”无关,而是因为,在阅读同时代人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常常总会拿自己的经验去对比作者所描述的经验。对比的结果只能这样的:这个作家并没有写出“我”的经验。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还没有一本书,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验,包括《圣经》。
20世纪以降,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惊涛拍岸,泥沙俱下,令人百感交集。莫言对我们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的描述,达到了令人惊竦的地步。在中国文化的转型时期,莫言的小说正面触及了文化转型给中国人带来的心灵阵痛。莫言的想象力是令人折服的。他的想象,瑰丽,奇崛,天马行空。有人可能以为,莫言的想象容易稀释他对现实的深切关怀。或许应该强调一个基本常识,即,想象是记忆的生长。莫言的想象其实来自于记忆的刺激,是对融入记忆的现实的激烈反弹和激越书写。
起始于1985年的中国的小说革命,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也不可能结束。莫言的小说贯穿了这个至为重要的历史时期。读者或许有必要知道,其实有一大批作家,在从事着与莫言相同的工作,尽管每个人的方法或有不同,每个人的才气或有参差,每个人的精神气质或有差异。莫言的获奖,将提升人们对中国作家所从事的工作的关注,将提醒人们关注中国作家一直未曾放弃的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汉语的责任感。
莫言创作极丰,下笔千言,却称莫言。古人言,做人须谨慎,为文且放荡。莫言的道德文章,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