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大话西游

娱乐精神的高扬

时间:2012年02月09日 来源:论文数据库 作者:郑艳玲(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0

  英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娱乐是人的本能。”娱乐的本质是善,娱乐的表现则是笑,是快乐。“快乐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追求,从肉体到精神,从俗人到圣徒,从童蒙未解到鬓发斑斑。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娱乐方式,而艺术担当了一种重要的媒体。”娱乐的目的则是缓解压力,释放心情。“现实压的使人没有可以自由活动的机会,处处都是平凡和呆板,于是苦闷的心情也逐渐增加。人要在这呆板平凡的世界中寻出一点生机来排解这种苦闷,遇事要活动,要冒险,要寻出一些出乎常轨偶然变动。”观看影视的休闲方式,能够让忙碌中的人们从现实中暂时转移到想象的世界中,释放生活的压力、宣泄不满的情绪。

  《西游记》,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的机会。小说《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这个世界充满传奇,让读者获也得了童心童趣的满足。因此,早就有人指出《西游记》是一部娱乐游戏之作。此外,自电影在中国产生,其“初始形态都是以向大众化的娱乐项目,与当时占据主流的京剧、曲艺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不同的只是电影是由机器放出来影戏。”[6]P1从文学到影视,《西游记》也不断发扬了它的娱乐功能和作用。

  影视《西游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强了娱乐化的特征。

    第一,是主题的转移。这种转移的标志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影片借用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在主题上却选择了与原著毫不相干的爱情,这就使改编作品与原著主题形成绝对差异,过大的主题差异,配以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造成空前绝后的喜剧效果。此后的《西游记》影视改编大多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

    第二,是故事的重构。《大话西游》拿经典开涮,创造了孙悟空的前生,促成了《西游记》影视故事的重构:《西游记后传》把唐僧师徒拉倒取经回来的五百年后,让他们四人担负起拯救天界的责任;《大话西游后传》则让师徒四人在21世纪再次西去取经普度众生,情节荒诞、引人暴笑;《情颠大圣》则把时间往前推,叙述了唐僧正式经历八十一难之前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春光灿烂猪八戒》、《福星高照猪八戒》等猪八戒系列则以猪八戒为中心,全新演绎天上人间的故事;日本版的《西游记》干脆让唐僧变成女性,并与孙悟空谈起恋爱;美国版电视剧集《美猴王》情节更加离奇,其中观音将与洋人唐三藏有感情戏,两人还将穿梭时空三千年,跑到现代来相会,唐三藏要在观世音与美猴王的带领之下,到神秘的东方找寻力量与爱的真义。故事的重构借助丰富的想象,在与观众的普遍文化认同之中寻找出动力,从而产生极大了娱乐效果。

    第三,是人物的创新。例如近年来影视作品普遍对唐僧师徒四人爱情世界进行挖掘,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更多的恐怕是好玩好乐,因为这些经典中不近女色的人物,如今都象普通人一样谈起了恋爱。此外,对师徒四人以及小说中的一些不值一提的妖精也进行了多面的创新和发现。如对猪八戒、沙僧形象的重塑,对蜘蛛精、白骨精等妖精的探索。这些改编大多是依据小说而完全创新的,因而也引发了观众的探求欲,从而产生娱乐效果。

    第四,是运用影视技术创造逼真效果。幽默轻松的情节可以带来娱乐作用,而观赏惊险画面也能够带给人快乐,因此技术在影视中的应运也是实现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西游记》的影视实现始终和影视技术的提高息息相关。央视86版的《西游记》以当时国地最高水平的特技,表现了孙悟空的筋斗云、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以及妖魔鬼怪的变化。之后,《西游记》的影视创作一直在特技方面努力着。当今热闹的《西游记》的重拍、改编现象,本质上是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现实需要。例如,《情颠大圣》依靠技术展现了莎车城的劫难、UFO、金箍棒变赛艇等奇幻情节。《春光灿烂猪八戒》、TVB《西游记》、日版《西游记》也都加强了特技的使用,美国版的《美猴王》简直成了好莱坞电影技术在中国小说中的实践。因此,《西游记》的视觉效果的提高仍然期待更先进的影视技术的参与。也正是希望把《西游记》打造成一部视觉大餐,国内外影视人纷纷瞄准了《西游记》,形成了当前的《西游记》改编热潮。

(编辑:孙育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