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神佛观念是指小说中表现出对神佛世界的信仰、理解及阐释等,它是小说描绘神佛及其生活的的依据,是小说中关于神佛世界的产生、存在等更深层的东西。
首先,《西游记》中的神、佛与人类一样属于客观自然存在。这些神、佛、魔有着超人的法力,会驾云,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随时出现于任何地方。唐僧师徒在遇到危难时,他们常常来相帮。他们可以像泾河龙王一样化为常人出现在人间;也可以在世人面前瞬间现出真身,随即又驾云腾飞而去。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那样与凡人共同生活的“活罗汉”。有这样的许许多多活神仙在面前,也就无需证明神、佛、魔的有无,因为他们不是人们的想象,而是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为邻!当人们需要的时候,万能的神佛随时随地都可出现。因此,没有人怀疑神佛的有无,将他们视为的的确确的客观存在。
其次,《西游记》中的神佛世界是善的世界,妖魔是恶的世界,而人世则是善恶并存的大干世界,水族的龙官世界是财富的象征。其中天宫、西天、龙宫,包括地府的阎王等众神都是公正的,他们的主要品格是善,没有丝毫的恶念,他们也会对人类进行一些惩罚,只要人们弃恶从善,惩罚自然就会结束。与之相对,妖魔常常杀人如麻,嗜血成性,还有盗宝嫁祸、扰害地方等,他们的主要品格是恶。受神仙护佑却为妖魔鬼怪,且不时侵扰着世人,因肉眼凡胎,是非莫辨,故而善恶混杂。神佛、妖魔、世人等几个世界各有品格,互相并存。
再次,《西游记》中的神佛世界是有序的,神佛、妖魔、人、水族等四个世界各自独立又相关联。神佛们虽然高高在上,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掌握着世界的运转。他们却与人间王朝一样,有自己的爵位及明确的职掌,且有高低之分:如玉皇大帝管天地间一切,阎罗王管鬼,龙王管水族并管下雨,火德星君管火,等等。神佛、妖魔、人、水族各有领地,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神佛可以出入于人世间,他们动了凡念或者犯了错会被贬到人世受苦,甚至堕入魔道。同理,如果凡人立志修行可以修成神仙,妖魔弃恶从善也可变成神仙。小说第十七回,观世音菩萨明确说明了神佛与妖魔之间的关系: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菩萨神佛与妖魔可以相互转化,神与魔只是一念之差。在小说中,神佛及其属下,包括座骑、宠物可以下界为妖,如奎木狼、碧波潭的龙神不都是由仙而妖吗?最多的当然是神佛的属下、座骑到下界为妖了;而妖精自然也可以皈依成为仙佛,如黑熊精皈依成为守山大神,红孩儿皈依成为善财童子。
最后,神、佛的形象具有一定的个性,是具体可感的。在中国,神仙观念产生很早了,但最早的神仙是抽象的,形象并不明显。《西游记》模仿人间情形,将他们人情化、具体化了,从而给人们留下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如,唐代李筌的《太白阴经》中说:“太白,主兵马,为大将军,为威势,为断割,为杀伐……”太白金星应是一位战神,但,他长什么样子?性情如何,人们一无所知。《西游记》中的太白金星则不一样,他是一位老者,是出任招安天使的主和派。这位太白星是一位慈祥、温和的老神仙,具体可感。又如菩萨,有托了净瓶杨柳的救苦原身,有坐莲台的菩萨,还有鱼篮菩萨,等等,所有形象都可画成图像。他们也像凡人一样个性鲜明,还有固定的处所、亲戚和家人.许多原本模糊不清的神仙形象在《西游记》中都变得清晰、具体、可感,极具亲和力。
总而言之,《西游记》的作者有意识地宣传并普及神佛知识,将他们视为自然存在;神佛的主要品格是善,高高在上,却与妖魔、人、水族等世界相关联,可以相互转化;给神佛一定的职掌和个性,使他们具体可感,从而,迸一步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