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弘扬主流价值观,多出好戏
国家话剧院作为文化部直接领导下的国家艺术院团,担负着传播主流戏剧文化的重要责任。在艺术创作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弘扬核心价值观,创建和谐氛围,重视话剧艺术对于社会生活的高度参与特性,以“真、善、美”作为剧目创作和选择的标准原则,创作推出能够代表社会主流艺术发展方向的优秀剧目,肩负起艺术传播与社会服务的公益责任和重要使命,在艺术创作上充分注重社会效益,为保障社会大众共享高雅艺术的基本权益创造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其实,国家话剧院过去也曾在认识的误区中徘徊过,出现过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相脱节的情况。由于过分强调剧目的艺术个性,忽视了大众对戏剧产品的需求与接受,导致能够适应和引导演出市场消费需求、常演不衰的优秀剧目严重缺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剧院陷入“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的尴尬局面,亏损成为演出的常态。
为了扭转剧院多年来存在的“重创作,轻演出、无营销、缺市场”的艺术生产力失衡状态,国家话剧院自2009年起,抓剧目、促销售、攻市场,首次尝试以“演出季”扩大市场规模,每年固定举办“国话之春”和“国话之秋”两大演出季面向市场、集中包装、整体推出上演剧目,力求将精品话剧作品做成长时段、多剧目、多场次、多场点的“一长三多” 演出营销模式。经过五届演出季的成功举办,彻底改变了国话剧目的创作演出理念,国家话剧院常态化演出运营格局已然形成,为大量优秀作品的产生搭建起了稳固的平台。
在剧目创排方面,国话改变以往被动等待主创人员选题的消极方式,以主动介入的态势,做到积极分类选材,力求适销对路。近两年来,国家话剧院遵循“注重市场需求、坚持主流定位、兼顾叫好叫座”的剧目选择原则,创作演出了《简·爱》、《向上走、向下走》、《都市囧人》等一批观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戏剧作品。市场运营的实践证明,这些作品的确是“看得过瘾”、“卖得出去”的好话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剧目创作上,国话以“国计民生”为选材视角,在这方面,尤以剧院精心打造的“良心三部曲”最具代表性。“三部曲”是国话为其现实主义原创剧目所制定的创作规划之一,其中第一部曲是2009年推出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这部戏以一位老干部家庭的除夕之夜为背景,通过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引发一家三代人对金钱与信仰、法律与亲情的讨论和抉择,表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演出得到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观看了该剧,称赞这是一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好戏,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好教材。该剧已先后荣获第六届全国话剧剧目展演一等奖、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优秀剧目金狮奖等多个奖项。
第二部曲是话剧《问苍茫》。这部戏于本月初刚刚结束在国家大剧院的首轮演出。该剧对打工族生存状态作了较深刻的描述,通过一系列戏剧矛盾的展开,从深层次上揭示出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各个利益群体之间有待调整的种种复杂关系,引发人们对于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如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
据悉,国话“良心三部曲”的第三部曲,是一台以呼唤当今学术界“治学诚信”为题材的话剧作品,也已在紧张地进行剧本创作,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早日问世。从反官场腐败到直捣学界乱象,国话“良心三部曲”折射出国话的担当与锋芒。
此前掀起两岸上演热潮的话剧《四世同堂》则以致敬老舍的方式,表现出国话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与艺术探索。由田沁鑫导演的这部大戏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舞台上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承载了民族的艰辛磨难,也传达出中国人坚守自强的民族精神。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国话提出了“新现实主义年”全新创作概念,力求集全院艺术家的创造,形成崭新的多元化新现实主义作品系列。在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树立起“推崇社会理想、体现核心价值、反映现实生活”的全新剧院形象,充分发挥戏剧艺术“凝魂聚气”的重要社会功能,通过一系列新现实主义优秀剧目的创作演出,把国话逐步建设成为主流戏剧艺术的剧目资源宝库。
正如国话艺术家们所达成的共识那样,国家话剧院的“新现实主义”不单指戏剧艺术中一种具体的风格样式,它更是一种戏剧品格的体现和文化责任的担当。今年,根据电影《烈日灼人》改编的话剧《深度灼伤》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首演期间得到社会各方的一致好评,更有专家评价该剧是“层层剥笋的结构里面展示了人的情感恩怨,焦点始终放在特定情景下人性之复杂和无奈上,并且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一种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
目前,“2011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正在进行,国家话剧院派出了《问苍茫》、《肖邦》、《四世同堂》和《深度灼伤》四部新创排的现实主义大型剧目参加展演,其阵容之严整、规模之庞大、制作之精良,在国话历史上堪称空前,让人们着实领略到了当今“国家队”的实力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