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20日
「世界儿童日」
这个节日由联合国于1954年发起
目的是倡导全世界进一步
倾听儿童呼声、关心儿童权利
今年世界儿童日的主题是
“汇集每束光芒,点亮儿童未来”
旨在号召大家共同努力
为创建包容、可持续、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
携手共行
让孩子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的深远意义。营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友好社会环境,就是要聚焦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的各类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
2021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
《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围绕丰富儿童文体服务供给
提出合理规划文体设施布局和功能
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
向儿童免费开放
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
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
组织面向儿童的
阅读推广、文艺演出、展览游览等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
培育儿童精神、促进儿童成长的
少儿文艺作品
与孩子们一起
「艺」路「童」行!
讲好儿童喜爱的中国故事
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离不开文艺作品的陪伴
儿童文学、动画片等等文艺作品
构成了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
健康、阳光、优秀的文艺作品
可以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的
精神世界、正确的价值追求
可以培育儿童精神、促进儿童成长
具有构筑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意义
有了最好、最快乐、最健康的文艺食粮
孩子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中国故事”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孩子善于发现的眼睛。中国的少儿文艺陪伴中国孩子一路成长,用植根本土的现实生活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创作培养孩子发现生活的真善美、了解传统文化,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无论是取材于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
《大闹天宫》
还是从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节选改编而来的
《哪吒闹海》
无论是自明代神魔小说《平妖传》
改编的《天书奇谭》
还是以古代民间传说《劈山救母》
为母本的《宝莲灯》
尽显中国风格与东方神韵的
儿童文艺作品
至今仍被国人喜爱
并在近几年通过创新手段的重塑经典
赋予经典以新的时代特征与意义
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广大少儿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生产反映时代主题的少儿优秀文艺作品,让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时代铿锵前行的火热旋律,启蒙孩子们长成热爱生活、胸怀家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叫一声老师》《野蜂飞舞》等
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品
将艺术审美、家国情怀、日常生活等
巧妙融合
讲述温暖深情、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
动画片《大王日记》
选取“教育扶贫”为切入口
从红旗村里的橘猫“大王”视角出发
塑造了一个鲜明生动的橘猫“大王”形象
体现“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的
扶贫理念
中国航天首部三维儿童动画系列片
《航天双子星》
以“探索浩瀚宇宙,创造美好生活”
为主旨
结合未来航天科技
与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
带领少年儿童领略
太空的浩瀚之美
与中国航天的灿烂愿景
中国首部冰球题材大型动画片
《冰球旋风》
从新时代青少年新视角出发
还原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风韵
同时彰显现代都市日新月异的蓬勃风貌
以少年儿童观众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
传递冬季运动的魅力与乐趣
润物无声地讲述中国故事、
介绍北京风貌、展示青少年风采。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美术片奖动画电影
《熊出没·重返地球》
涉及太空、航天
和史前文明等诸多领域,
巧妙融入航天科幻元素,
叙事背景从大森林
发展到太空,
以震撼的机甲战斗场面、
酷炫的星际奇观,
展现熊出没
系列动画电影贯穿始终的
欢乐、温暖、环保、励志的主题,
创新突破明显。
这些少年儿童作品,紧贴时代的脉动,以生动的社会实践为大背景,以新时代的语境,讲述好这个时代的暖心励志故事。
营造儿童友好的文化环境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要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少年儿童是希望所在
而营造儿童友好的文化环境
对少年儿童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
茁壮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营造儿童友好的文化环境
要面向儿童
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
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深入开展各类文艺展演、展示活动
彰显最好、最快乐、最健康的
中华之美
近年来
国家广电总局的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
着力推动动画创作
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价值、
彰显中华美学精神
扶持创作推出了一批
中国特色鲜明、艺术精湛
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
受到广泛好评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
中国音乐家协会
“中国音乐小金钟”古筝、琵琶、二胡等展演
中国舞蹈家协会
“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
持续推向深入
为少年儿童提供
展现自我、绽放青春的舞台
更能为他们架设通向艺术世界的桥梁
挖掘艺术兴趣与天赋
开启属于自己的艺术之门
不断为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民协“民间文艺进校园”活动
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经典传承——全国少儿国画大展”
等展览,助力推动
广大青少年素质教育
和美育教育工作
有效提升广大青少年的
艺术鉴赏力和艺术创作力
此外,突显“新国风”艺术美学的“少儿向”文艺作品也在不断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伸,让少儿故事成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
国风少儿动画
《狐桃桃和老神仙》
结合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风
充满趣味性、寓意深刻
少儿舞蹈《黄河泥娃》
从黄河文化、非遗文化中获得灵感
呈现黄河流域人们的童年往事
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
演绎的是黄河文化滋养下
中国孩子的成长
同时也是世界各地孩子们
成长的缩影
科技让少儿文艺更具魅力
近年来
文艺与科技深度融合
极大地改变了
文化内容、艺术样式
及其生产传播和信息交互的方式
同时也为新时代少儿文艺发展
带来生机与活力
中央电视总台打造的
国内首档少儿类XR节目
《少年的奇幻世界》
以神话故事为蓝本
将“剧情式故事秀+舞台戏剧演绎”
作为表现形式
通过实验室的人工智能
在虚拟舱内还原出
神话故事的场景
近年来,各地美术馆
陆续举办儿童VR美术展
不仅通过科技
让中国的孩子们爱上艺术
也通过科技
将世界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各媒体平台推出虚拟人物
国风虚拟人物
直接走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
的少儿心中
灵感来源于敦煌壁画的
虚拟人物天妤
通过一个个短视频
向观看者展示敦煌盛景
以及大唐时期的现实社会生活
宴会、游猎、农耕
冶铁、嫁娶、练武
在美不胜收的视觉享受中
孩子们收获了大量的历史知识
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更浓
这些科技赋能带来的沉浸式的演绎
传统与未来相融相通的文艺形式
开拓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让孩子们敢想敢做
成为有梦追梦的未来希望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未来总是由
今天的少年儿童开创。
希望
在优秀文艺作品的滋养之下,
少年儿童能够成长为
新时代的
强国少年、进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