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公益大讲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李舸谈中国摄影变迁

时间::2018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编辑:胡艳琳)

  【艺术之花 绚丽绽放——艺术公益大讲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

  编者按:让优质的文艺内容借助网络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联合光明网制作并推出《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节目。《艺术公益大讲堂》旨在凝聚文艺名家共同开展网络艺术优质资源共享和知识普及,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规律的网络公益精品节目。在接受《艺术公益大讲堂》专访时,文艺家们不约而同地畅谈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不同艺术领域的重大变化和丰硕成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强烈期待和巨大信心。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恰恰也是中国摄影发展的40年,影像的记录紧跟着时代脉搏。40年来,中国摄影记录下了太多的美好、巨变与感动。日前,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在接受《艺术公益大讲堂》专访时,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摄影的记录与变迁,寄语摄影人都能成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人,更好地记录变革中的中国。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编、高级记者李舸

  影像记录紧跟时代脉搏

  我们影像是紧跟着时代脉搏的。从上世纪70年代末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有位摄影人专门拍安徽凤阳的小岗村,当他拍到十年的时候,自己觉得很困惑,反问自己要这么拍下去吗?感觉没什么意思。但到了20年的时候,他回顾20年来小岗村的变化是,很有感触,认为这种记录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

  记录的价值需要时间来沉淀

  那么在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看它的影像,小岗村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农民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民的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家里有了粮食,老百姓吃饱了肚子,开始去做一些小买卖,开始有了商品经济的雏形。

  影像记录变化也记录感动

  不单是小岗村,其他地方变化也能通过我们的影像看出来:城市老百姓的生活、文化生活、民生、社会制度的建设、环境的改变……影像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变化,太多太多的感动在里面。

  技术的革新让影像更好记录中国名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摄影创作思维发生了变化,手法手段也在发生变化,从120、135的胶片相机,到现在的全数码时代,手机、无人机都能拍出非常好的影像。这种技术的革新,一定带来整个社会的全新发展,所以在新时代,看看尤其近五年来的影像,我们会有一种非常振奋的感觉,那些大国重器、能代表“中国名片”的人、事、物,确实让我们中国人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