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金鹰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完整版)
一、影视创作的理论自觉
文学艺术要深入生活、创作出鲜活的艺术形象,要通过文艺作品揭示出人生的意义、价值和追求,都离不开理论的自觉。理论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是人类文明史的总积淀和升华;所以,理论的概念和泛称为人们的认识提供了支撑点。理论具有时代的内涵,只有自觉的理论意识才能让创作者把握重大的现实问题,一部有灵魂的电视剧要求艺术家能够达到一种哲学的理念指征,这对于我们从“高原”上升到“高峰”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视作品的人生观
艺术创作说到底是创造人的生活的,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最为深刻、最为重大的理论问题,那就是对我们自己的理解。“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存在,是一种寻求意义的存在。每一个时代都会形成自己的时代需求,从而为人们的一种生活选择提供出它应有的一种标准、尺度和分寸。马克思说:“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生活”。认识自己是艺术创作的基石,这对于我们作为生命个体确定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对影视剧艺术的美的选择提供了标准。
三、影视作品的价值观
价值观的根本矛盾具体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的价值影响与个人的价值期待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矛盾;三是社会的价值规范与个人的价值认同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学界、艺术界、哲学界、影视界从理论对视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了,从一种“无我”的创作中解放出来了。正是面对着这样的社会思潮,我们需要深刻地从价值观冲突上去重新思考我们的创作,才能使创作更能指引影视创作、再现生活和引领生活。
四、影视作品的历史观
影视创作离不开历史,因为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存在,历史观深深地制约着我们整个的影视创作。影视创作要有理想、有信念,以理性的思考来观照历史;马克思的理论让创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产生有新的理解,从而使影视创作达到新的理论的高度。
五、影视作品的使命与创作主体的担当
无论是理论研究亦或文艺创作都需要把握四个“真”——一是“真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实”,有一种非常欢实的积累;三是“真切”,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动静;四是“真理”,有一种非常充实的论调。创作者要有文学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等长期的积累,才能够创作出有价值的理论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
哲学、文学、艺术最根本的使命是用理想照亮现实,首先需要洞察力,由洞察力所构成的分析力、论证力、概括力、抽象力,最后达到一种思想力。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思想自信,是思想力。所以,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只有用理论去照亮创作,从而用理论去创造生活,我们的艺术才有它的生命力。哲学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艺术就是知其不在而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