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从中国电视剧60年发展看文化自信》

时间::2018年10月2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是讲得最多的。他开始用三个定语把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德自信加以比较,强调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到后来,他又一次把中心词换成了“力量”,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实践深刻地证明了他所揭示的真理。中国电视剧六十载延绵至今,电视剧艺术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显学”,因为它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受众之多,是别的艺术形式难以企及的。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总结六十年经验,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

  第一条经验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应该讲清楚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回顾中国电视剧六十年主要是后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走向远方》一直到今天的《鸡毛飞上天》,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国精神、中国风格的第一个特色,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从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立场出发,从中国现实改革的丰富性、生动性、真实性出发,走一条坚守、坚持发展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第二条经验是要坚持中国电视剧继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文艺作品时多次提到“美学、美育”两个词。现实主义道路就是弘扬我们的美学精神、美育精神,电视剧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美学精神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已经阐明了“三个讲究”,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

  第三条经验是要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弘扬地方优势。现实主义道路保证了电视剧作品“服务人民源于人民”的历史品格,中华美育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保证了电视剧的美学品格,而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创作生产力的优化组合,这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发展道路。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要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主动地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大家共同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信。只有充满这种自信,又不妨碍我们用开阔的眼光首先“各美其美”,然后“美人之美”,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所以,四十年以来,我认为电视剧的创作要以文化人、以意养心、以美塑象,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