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串数字,惊艳世界
近2000位代表
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行业机构、中外互联网企业、高校智库近2000位代表报名参会,创造历史新高。
20个分论坛
围绕大会主题,聚焦合作与发展、技术与产业、人文与社会、治理与安全四大板块,设置“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疫情下的数字社会”“数字基础建设:互联互通与创新发展”“数据治理”等论坛,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交流、增进共识。
365天不落幕
“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精选270余家中外企业在博览会会场和线上平台同步展示,聚焦数字共富、数字双碳、产业数字化、数字出行、数字健康、网络空间治理等主题,首次推出365天不落幕的“互联网之光展厅”,在线参观超过50万余次。
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世界互联网大会前期征集到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的近300项优秀成果,近40位来自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知名专家组成推荐委员会,评选出来自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鹏城实验室、高通、爱立信、华为、卡巴斯基、阿里云、微软、中国科学院、龙芯中科、蚂蚁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15项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年度领先科技成果,涵盖5G/6G、IPv6、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超级计算、数字孪生等领域。
12项精品案例
本次活动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实践案例,共收集申报案例200余项,覆盖全球6大洲共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专家评选,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发布现场,12项精品案例亮相。包括“数字敦煌”“国际中文日”“国际物流大通道”“IPv6”“北斗系统”“能联全球”等,涉及数字艺术、文化交流、网络安全、数智物流、绿色发展等多个互联网发展关键领域。
70+科技项目
2022“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自7月启动报名以来,共征集到来自23个国家的1110个项目报名参赛,其中海外项目106个。最终,AI数字人解决方案、“有颜有智”的未来超级员工、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3D打印可再生人工骨产业化项目、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海云守卫SASE”工业企业上云数据隐私保护系统、碳中和建筑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实践等70个项目进入总决赛。
45.5万亿元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9.8%。
38.1万亿美元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球47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到45.0%。
746亿元
10日下午,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召开。现场搭建项目、资本、园区三方互动交流合作平台,36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补链强链延链的重点项目完成现场签约,投资金额共计746亿元。
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发布。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立足全球视野,梳理总结世界互联网发展情况,客观反映在国际复杂环境下,各国积极探索、推动发展、应对挑战的新措施、新进展、新成果。报告对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情况进行了客观、准确评估,今年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德国、瑞典、荷兰、韩国、英国、加拿大、芬兰、丹麦。
数字赋能,让文化交流互鉴更繁荣
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数字赋能千行百业的成果一一亮相,其中,数字+文化、数字+艺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业态,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重视。
从2016年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目前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1680万余次。“数字敦煌”资源库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化力量
今年4月20日,中文联盟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携手全球合作伙伴,以“中文:共筑美好未来”为主题,发起2022年“国际中文日”活动,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国际中文日”展示了全球共庆中文节日、共叙美好未来的盛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文化力量。
为文化交流搭建国际化平台
亚洲数字艺术展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积极发挥全球数字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作用,长期服务于全球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2021亚洲数字艺术展现场,图源:数艺网
亚洲数字艺术展为文化交流搭建了国际化平台。艺术展通过一场场独特的数字沉浸秀,超越了世界各国间的文明隔阂,谱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华章。
此外,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在“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视频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视频化的浪潮能够助力中国文化出海。据介绍,B站目前月活用户3.06亿,18-35岁的用户占比78%。作为中国最大的动画和纪录片出品方之一,B站目前已有24部国创作品、15部纪录片登陆海外市场,后者累计获得107个国内外奖项。除了动画和纪录片,B站最为用户熟悉的就是创作者群体。B站目前月均活跃创作者360万,每月创作1320万条视频。B站也是全球最大的虚拟UP主平台,有超23万虚拟UP主用虚拟形象创作、与用户互动。
千年水乡华丽转身,演绎时代传奇
一枕临流水,一网通天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举办,让美丽水乡乌镇再次吸引世界目光。世界互联网大会的8年,不仅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成就,也见证了乌镇这个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在互联网之光的照耀下迸发出绚丽色彩的历程。
电视剧《似水年华》剧照
昭明书院
乌镇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江南水乡的代表,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宋代范成大访游乌镇,吟道“青堆溪上水平堤,绛瓦参差半掩扉”;宋代宋伯仁夜过乌镇,留下“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明代史鉴夜宿乌镇,写下“月明乌镇桥边夜,梦里犹呼起看山”。在宋代高翥笔下,乌镇是“寂寞梁朝寺,深廓十数閒”;在明代程垓眼中,乌镇是“江南水乡展旖旎 ,屋衍风铃声悦耳”……
乌镇是茅盾心中浓得化不开的乡思。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
乌镇也是木心眼里“不会再来”的破败之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美国纽约回到乌镇的木心,看到故乡屋旧人稀、破败凋零,失望伤感之余写下《乌镇》:“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糊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而目前我只知地名,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今年9月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面向社会公示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乌镇景区成功入选非遗旅游景区。今时的乌镇依稀可见往日的神采,仅在东栅就有汇源当铺、宏源泰染坊、香山堂药店、三白酒坊、访卢阁茶馆等一干老字号恢复营业,金融、手工业、药店、餐饮各行业,仿佛明清江南社会的标本。
乌镇景区不仅对非遗进行了充分保护,更对此进行了挖掘传承与创新开发。寻找蚕桑丝织技艺传承人,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等,让蚕桑丝织技艺逐渐在乌镇发扬光大。2016年举办的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安·汉密尔顿进行驻地创作,打造了大型装置作品《唧唧复唧唧》,将蚕桑丝织技艺与当代艺术相结合。
2013年5月,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的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9年来,戏剧节每年举办,来自全世界的戏剧爱好者和生活梦想家来到这里,形成不断更迭、生长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而衍生成乌镇的戏剧现象。
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
木心美术馆
随着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从前慢”的乌镇搭上互联网快车,进入最现代的生活方式。深度覆盖的5G网络、“乌镇之光”超算中心、智擎智能驾驶产业园、构建有数字孪生技术的城市治理体系……一个个新生事物,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真气”,源源不断地输入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