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山花英才”的民间工艺创新路

时间:2023年07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0

   “在过去,一些民间文艺前辈没有有效地将传统手艺转换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很多老工艺因此渐渐失传;到了我们这一代,在各级文联、民协的关心下,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在传统手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很多民间手艺人得以取得成功。”作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编项目传承人,吉林省匠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雪提到了自己“将传统手艺转换成产品”的经验——2009年,徐晓雪创办了品牌“搜绳记”,推广全国加盟连锁。他们在“老手艺”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出了不少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产品,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7月17日至21日于吉林松原举办的“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员培训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5位学员围绕“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话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像徐晓雪这样对“两创”有着深刻体会的学员不在少数,他们以自己的从艺经历,为民间文艺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与徐晓雪一样,剪纸艺术家付新尧同样注重将现代理念引入到作品创作中。常年从事剪纸创作,付新尧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设计创作了形式多样的剪纸文创产品。但与徐晓雪不同,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民协副主席的付新尧对军垦文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她创作了一系列军垦剪纸作品,在其中融入了当代新疆和兵团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希望能通过剪纸艺术的创新衍生出更能展现当代风貌、个性的剪纸作品。”付新尧说。

  同为剪纸艺术家,来自湖南的张询也注重将本土特色融入到创作中。“我创作了新年画剪纸作品《浏阳河》,将同名歌曲与地域风情相结合,表现浏阳河蜿蜒曲折奔流向湘江的美丽画面。”张询介绍,除了着力表现地域特色,她还注重从其他民间文艺门类汲取营养,在艺术创作手法上加以创新。在她创作的新年画剪纸作品《癸卯迎丰年》中,张询力图表现湘西十八洞村民安居乐业、养兔致富的主题,作品中采用了湘西民间传统剪纸纹样进行装饰,饱满的人物造型和精美的花纹相得益彰,极具表现力。

  在进行创作时兼收并蓄、大胆创新,是当下民间文艺工作者寻求产业化发展时必然进行的探索。徐晓雪和她的同伴也经历了这样的创新之路,从最初的图案设计、线的色彩搭配,到生产开始时的线材选取,他们都突破了传统,而“搜绳记”出品的绳编作品《查干冬捕》《大美长白》《雪舞吉林》等也都特色鲜明,受到了广泛欢迎。

  当然,除了民间文艺从业者自身的探索,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学校教育同样值得重视。“高校是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任慧敏所任教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特别注重推进民间文艺产教融合。“我们与广西文联、广西民协共同设立了广西传统工艺孵化中心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站,组织策划‘非遗文化进校园’‘多彩机电’文化品牌,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任慧敏介绍,类似的合作也为学生们的创作提供了营养,成果丰富——“近两年来,我们学校师生作品获工艺美术类、学科专业竞赛国家级、省级奖项87项”。“民间文艺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与相关机构共同合作,协同发展,为企业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任慧敏表示。

  就在此次由中国民协、吉林省文联主办,吉林省民协、松原市文联承办的培训班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工作者,从知名专家学者内容丰富的讲座和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心得阐述中汲取了关于“两创”的营养。他们表示,未来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秉持“传承+创新”的工作理念,努力开创民间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表示,民间文艺工作者要继续持续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把握文艺创作的方向,为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