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上海市文联:"抓""助""托""促",如何将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向人民?

时间:2023年05月31日 来源: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 作者:
0
发挥两个优势 聚焦中心环节 
全力推动上海文艺创作再攀高峰
上海市文联
  近年来,上海文联在中国文联的指导和各兄弟省市文联的帮助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责,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团结引领全市文艺工作者坚持正确导向,致力守正创新,努力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
  一是围绕重大主题“抓创作”。紧密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时间节点及重要任务开展主题创作,是文艺文联工作提升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最重要和最鲜明的体现。例如“曙光·红色上海”主题创作,我们邀约了250多位优秀艺术家参与,汇集各门类的近400件原创作品,综合展现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革命启航地的光辉历史,在全市掀起了“赏艺术、学党史”的热潮。与此同时,美术、书法、摄影、音乐等各专项门类的创作、展示犹如百花齐放,既有质量又有数量,使整个建党百年主题活动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我们感到,越是重大主题创作,就越是要尊重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加强系统谋划、前瞻统筹、整体布局、分步实施,确保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如“中华创世神话”创作工程,采取“四步走”的方式方法,取得明显实效。第一步,邀请专家对中华创世神话开展解读,使创作人员达成共识、形成思路;第二步,组织创作人员赴神话起源地收集素材、激发灵感;第三步,开展创意评价和作品初选,遴选优秀作品,重点打磨提高;第四步,推向社会大众,宣传引导大家共同追溯民族精神源头,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二是加强评论推介“助创作”。作为文艺的“双轮”和“两翼”,创作与评论必须同步并进、共同成长。近年来,我们的一些重大题材、重点作品,从项目孵化到首演首展,从收集舆情到修改提高,从作品宣传到评奖推介,均以线上线下结合、短评长评结合的方式,始终做到一路同行,陪伴呵护作品通向成熟、走向优秀。例如,获“五个一工程”奖的原创杂技剧《战上海》,在中国杂协、中国评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先后组织开展10余次评论研讨,涵盖了从作品的策划、创排到修改、评选等各阶段;又如中篇评弹《战·无硝烟》,从其脚本排演、试演首演到巡演汇演都有评论的介入。
  我们感到,充分发挥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和助推作用,既要提升评论的质量,又要改善评论的文风,更要扩大推广的渠道、增强发声的效能。为此我们不仅提高了专业纸媒的评论篇幅与质量,加强了网媒的微评力度与效率,更是整合外部资源,形成“宣传评论矩阵”,将优秀作品推向全市、推向全国。获文华大奖的“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曲艺“牡丹奖”的评弹《战·无硝烟》、获金鸡奖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以及近期刚刚完成试演的杂技剧《天山雪》等等,都是文艺评论与宣传推介紧密配合、全程呵护文艺创作的成果。
  三是打响文化品牌“托创作”。做优做强文化品牌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托举力。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部署和要求,持续提升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对繁荣创作、提高质量的力度与能效。例如今年第38届“上海之春”,通过邀约和征集吸引了全国大量原创作品,新人新作占全部展演节目的40%以上;“白玉兰奖”也提高了原创的评选权重,增加了新人的入选额度,为剧坛出新品、推新人提供了新动力和新空间。上海美术大展、上海书法篆刻大展、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上海创意设计展、短视频大赛等新老品牌,都围绕做强“码头”来激活“源头”,让闪亮的“上海文化”品牌成为托举大批精品力作的“主场”。
  四是服务青年人才“促创作”。近年来,我们还加大了对基层一线青年文艺工作者,尤其是“文艺两新”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牢牢抓住“原创”这一核心,促进他们成长成熟。首先是通过举办青年主题创作活动发现人才。承办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以及全国第五届草书作品展,举办“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青少年书法篆刻展、青年摄影艺术展、“海上新梦”原创音乐会、大学生戏剧节、舞蹈新人新作展演等,从中发现优秀苗子,及时跟进扶持;其次是通过培训研修活动培育人才。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研修班、创作班以及笔会、沙龙等,吸引大量青年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优质创意,不仅门类齐全,而且兼容互通;其三是通过推介奖掖工作激励人才。依托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等,将青年人才及其创作项目评出来、推出来。近3年来,共推荐5部作品入选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15人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
  五是坚持人民导向“推创作”。“抓创作”“助创作”“托创作”“促创作”的目的,都是将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向人民,让群众作为创作成果的鉴赏者和评判者。“推创作”我们具体落实在文艺志愿和文化惠民工作两个领域。目前,上海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已在全市16个区实现全覆盖,在今年的志愿服务启动仪式上发布了“艺心向党”系列文艺党课,涵盖演出、展览、讲座、导赏等25个活动大项,预计全年开展主题惠民文化活动超过300场。无论专业平台还是惠民服务,我们都将“文艺导赏”作为必备板块,提升广大群众对文艺创作的鉴赏水平。以“上海之春”和“白玉兰奖”为例,前者的“名家经典”板块长期面向公众开展导赏活动;后者的“获奖演员下基层”已开展了近20年,通过不断优化惠民机制,真正做到“礼赞新时代、献艺为人民”。
  以上是近年来我们推动文艺创作的基本做法。接下来,我们将对标对表中国文联的总体规划部署,全力抓好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文联的思路经验,持续夯实基础,大兴调查研究,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创新举措上下功夫、见实效,在完善创作机制、倡导职业道德、加强权益维护、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基层创作上谋突破、见真章,持续创作推出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的优秀作品。
  5月14日至17日,中国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在深圳召开。这是中国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一项具体举措,对于促进全国文联系统更好推动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文艺网将陆续整理发布艺术家代表和中国音协、中国美协、北京市文联、上海市文联、深圳市文联等单位作的大会交流发言,深入研讨推动创作的方法、路径,以飨读者。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