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培根铸魂 说唱美好新时代

时间:2019年04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培根铸魂 说唱美好新时代
——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集体合影
李前光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各位艺术家、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曲艺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具有重要意义。刚才姜昆主席及各位曲艺家谈了很好的学习体会,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和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情真意切、语重心长的讲话同他历次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变化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党的文艺理论进行了丰富发展,具有极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我们要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深学实学透,善思善悟善行,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和干劲。一个月来,中国曲协通过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分党组专题学习、理论中心组学习、青年干部学习小组学习、《曲艺》杂志社特别策划及融媒体推送等多种有效的举措,持续把学习引向深入。借此机会,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站在培根铸魂的高度,充分运用曲艺善于用说唱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靠墙落地的教化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自古以来就有说书唱曲劝人方的教化功能,善于以说唱叙事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实现价值观的靠墙落地。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充分发挥曲艺在思想道德方面直指人心、劝人向善向上向美的重要作用,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故事情节之中、人物塑造之中、舞台表演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走进灵魂深处,筑牢道德根基,凝聚起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站在与时代同步伐的高度,充分展示曲艺善于讲述历史、记录时代、讴歌英雄的天然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讲述伟大史诗、颂扬英雄故事、演绎世间传奇一直以来是中华曲艺的重要特质。广大曲艺工作者总能敏锐洞悉时代变化,及时捕捉时代闪光点,用作品记录时代足迹。《一车高粱米》《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立井架》《如此照相》《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小偷公司》《如此包装》等一批成为一代人心中集体记忆的经典作品,无不是广大曲艺工作者观照现实生活、创作时代华章的有力证明。要充分发挥曲艺记录时代和创作史诗的天然品性,认识和反映新时代的精神气质,生动说唱新时代的万千气象,将曲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
  三、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充分发挥曲艺最具生活底色、深接地气的艺术优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
  曲艺的根在民间,最接地气,是从人民中走来且广受人民欢迎的艺术,说的是老百姓的悲欢冷暖、喜怒哀乐,唱的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心里话。“不隔语,不隔音,顶要紧是不隔心”道出了曲艺接地气、连民心的本质内涵。骆玉笙、侯宝林、马三立、高元钧、李润杰这些曲艺大师,无不保持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怀,那些经久不衰、家喻户晓的精品佳作,无不体现着为人民立言、为人民抒情的精神境界。中国曲协多年持续组织乌兰牧骑式的小分队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带领广大曲艺工作者走遍祖国山山水水,为无数基层人民群众送去了温暖、播洒了快乐,让越来越多的曲艺工作者在为人民说唱中认清了使命责任,找准了坐标定位,把人民作为创作对象和表现主体,用心观照人民生活、命运、情感,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凝结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把曲艺的魅力、曲艺的快乐、曲艺的温暖传递给人民,在拥抱人民中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四、站在为人民群众奉献更好精神食粮的高度,充分展现曲艺短小精炼、雅俗共赏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还是要看作品,衡量一个艺术门类繁荣发展的重要指标也还是要看作品。曲艺大多短小精悍,却能四两拨千斤;曲艺讲究通俗世俗民俗,道尽人间百态、百姓冷暖。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7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曲艺人,都在为这门艺术的守正创新、精益求精而不懈努力。今天,在曲艺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关键时期,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曲艺人的手上。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高原创力,做到人情练达、雅俗共赏,用小作品反映大世界,把质量作为曲艺创作的生命线,用心用功用情打造新时代曲艺精品力作,用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站在用明德引领风尚的高度,充分发扬广大曲艺工作者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文艺工作者既要靠作品,也要靠人品,才能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我们曲艺界历来讲究“未曾学艺,先学做人”,把为国为民、侠之大德大义作为养德修艺的最高境界。革命战争年代,王尊三、韩起祥、常宝堃、程树棠等一大批曲艺工作者用鼓舞人心的作品乃至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革命文艺战士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曲艺工作者不辞辛劳,把欢笑、温暖和力量送到老少边贫地区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展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愫。我们曲艺工作者要发扬这种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坚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绝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做到修身与创作共进、人品与艺品齐升,真正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还是文联曲协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之年,全年大事多、喜事多、重要时间节点多。这就要求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牢牢抓住团结引导最广大曲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建设德艺双馨的队伍这一改革的总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推动曲协改革创新、推进曲艺事业繁荣发展,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姜昆 中国曲协主席
  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精髓,闪耀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光辉和真理光芒,体现着对文艺工作者的殷殷重托和深切期许,也表明对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次讲话再一次为文化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指引着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引领着文艺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出和强调“人民”两个字,就是要让我们广大文化艺术界的工作者牢牢记住,人民是我们一切创作的源泉,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文艺的根基在基层,文艺的生命在人民。心中有人民,才会有祖国,才能够扎根大地;心中有人民,前进就有了方向,工作就有了目标。离开了人民,我们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文艺就会失去活力,丧失生命力。我们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时刻牢记人民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永远把住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个方向,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让文艺百花园里的鲜花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吴文科 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
  用工匠精神打磨学术和艺术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和要求,既是对文化艺术工作和学术理论工作不同环节及其追求的分角度强调,更是对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工作和学术理论工作总体目标十分有机的统筹性表达;可以分角度理解,却不能拆开来运用。换句话说,没有与时代同步伐的问题导向和服务意识,没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感立场和工作面向,没有以精品奉献人民的工匠精神和工作实绩,就无法达致用明德引领风尚的价值追求和实际效能。而无论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还是用明德引领风尚,最终极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体现在扎实推出具备这些品格与内涵的精品力作来奉献人民上。
  为了切实扭转相关偏误,持续推进曲艺研究和创演的健康发展,也要进一步改进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努力营造更加适宜学术精进和艺术繁荣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在学术评价和艺术激励上,要更加提倡工匠精神,着重鼓励精益求精,着力引导学术理论家和艺术创演者潜心向学、专心从艺,通过不断强化“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强力消除瓦釜雷鸣的乱象治理中,协力成就培根铸魂的大吕黄钟。
种玉杰 中国曲协副主席、北京曲艺团艺术总监
  曲艺要紧跟伟大时代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几十年来北京曲艺团一贯秉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新的理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今后将一如既往地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现实、观照现实,创作出更多好作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为伟大时代讴歌,为伟大祖国歌唱。
巩汉林 中国广播艺术团小品表演艺术家
  努力做明德之人
  近年来,网络上有个新名词,叫“人设”。真正的人设根本不是靠“如此包装”包出来的,包出来的人设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的人设早晚要崩塌。文艺工作者还是要脚踏实地从做人开始搭建人设,从最基础做起修为道德情操,培育文化素养,追求德艺双馨,树立远大理想。只有这样,才具备了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基本素质,然后,在从艺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紧扣时代脉搏,敞开胸怀拥抱人民,用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搞创作,用老黄牛的倔强深耕细作出精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雅,持之以恒才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田连元 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评书表演艺术家
  把“培根铸魂”化作实际行动
  我个人理解,“培根”就是培爱国之根,“铸魂”就是铸民族之魂。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有辉煌的历史文化,有灿烂的科技发明,有众多的英雄人物,有“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争鸣,有道教、儒教乃至佛教的千载传承,有先秦的“寓言”启示,有“汉赋”的文采华章,有两晋的书法巅峰,有唐诗、宋词的吟诵,有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形成了一条不断的文化传承链,环环紧扣,节节相连,这就是中国的文化根基,足以形成国人的文化自信。
  人心即是民族之魂。我们要用文艺作品“润物细无声”式地用心、用功、用情书写人民,书写人民的多彩生活,书写人民的改革创新,书写人民的道德风尚,书写人民的拼搏精神。关心品味时代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生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我是个说了一辈子书的说书人,讲了几个朝代的故事,现在我想把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改编成评书党史故事,献给我们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作品不见得能成为“最好的精神食粮”,但我愿做个向此高度攀登的拼搏者。
崔 凯 中国曲协顾问、中国曲协曲艺教育与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
  曲艺家要为人民奉献精品
  曲艺要为人民奉献精品,曲艺创作者就必须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倾心融入时代,亲身感受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才能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
  曲艺要为人民奉献精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解决好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根本问题,真正深扎生活、植根人民,切身感悟人民大众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为人民抒写、为时代铸造传世佳作,才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创作方法。
  曲艺要为人民奉献精品,就必须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只有做到崇德尚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才能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风尚,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真善美,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己任,争做德艺双馨的曲艺家。
刘春慧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相声演员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民演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明德引领风尚。这让我既感到十分亲切,同时也更感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的重大。
  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要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不仅要把每场演出都当成是一场考试,多出精品,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我始终认为,一名演员只有自身带着正能量,才能在舞台上传播正能量。从我走上文艺舞台那一天起,就一直践行“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可能有人认为我傻,自己过得还不怎么样呢,还整天想着资助别人,可在我看来,一个人少些物质的追求,精神上就会更富有。
李 丁 北京大逗相声社青年相声演员
  在小剧场舞台上要做到自觉、自律、自尊、自重
  从古至今,不论中外,那些穿越历史尘烟,获得观众永久掌声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是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把道理、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作品。试问侯宝林、马三立、马季,我们心中的这些大师,哪一位是靠着“臭”包袱赢得观众的掌声?他们笔下的经典作品,又有哪一段不是从扎根人民、实践深处而来的?把信仰、情怀、担当看成己任,这就是大师的自觉。大师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但大师的自觉和自律,就在一念之间,他们的自尊和自重,并不是遥不可及。我们要在小剧场舞台上同样做到自觉、自律、自尊、自重。虽说小剧场舞台简单,但在人民艺术家的眼里从来没有简单的舞台,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陶莺芸 上海评弹团青年苏州弹词演员
  不懈努力回报人民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的一切。2000年我毕业于苏州评弹学校,而后进苏州市评弹团,师承杨派创始人杨振雄的学生陈毓麟老师,演出过长篇弹词《武松》《三笑》《双珠凤》《多尔衮》《蒋氏夫人》等作品,在团期间我们以长篇为基础,冲锋在书场的第一线,为基层的老百姓服务。前年我又从苏州到了上海,成为上海评弹团的一员。近几年来,上海评弹团更注重青少年听众的培养,把评弹送进了中小学校园乃至大学。
  荣幸的是所有这些光荣任务中都有我的身影,我对自己未来的艺术前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要不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老一辈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及艺术精华,通过不懈的努力来回报人民,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曲艺事业努力奋斗。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