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人文地理

我们的村庄 | 地笋苗寨:这里的人活在歌声中

时间:2020年08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喜马拉雅推出《我们的村庄》湖南村落系列音频节目,节目聚焦“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将十八洞村、板梁村、下灌村、高椅古村等传统村落的脱贫故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最美最念不过家乡山水的乡愁乡念,娓娓道来,让听众从中感知村落文化所包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聆听音频讲述中感受十八洞村、板梁村等传统村落奔小康的脚步,感受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村落的影响。节目还特别配以介绍村落的720度全景影像,网友收听的同时可直接通过全景影像观看村落现场,更直观体验画一样美丽的绿水青山和村舍民宿,围观美丽乡村建设,线上体验传统村落的优势旅游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本期节目,由仇晓和丁文山一起为您介绍一个以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歌鼟著称的传统村落——地笋苗寨。 

  仇晓、丁文山——倾情发声

地笋苗寨:这里的人活在歌声中 

文建 地笋苗寨

  在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有座古老的山,叫九龙山,这座山有座山峰,远看像一根巨大的竹笋,山下有个古老的苗族村落,就叫地笋苗寨。

  这个苗寨属于花苗,花苗人唱着一种古老的山歌——苗族歌鼟(tēng),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苗族文化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说起这苗族歌鼟,那可不仅只是歌,更是花苗文化的一部全景式录音机,在这里,吃茶有茶歌、喝酒有酒歌、吃饭有饭歌、走山有山歌、担水有水歌、婚恋有情歌。不夸张地说,歌声贯穿着花苗人的生活,也记录着花苗人的生活。

  所以,来地笋苗寨听苗族歌鼟,你可以听到这里的青山绿水、前世今生,也能听到花苗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

  从歌鼟中,你能听到自然的声音

  地笋苗寨坐落在怀化市靖州县第二高峰——九龙山麓。苗寨林木茂盛,流水潺潺,像世外桃源一样。正是这样幽美的环境,才孕育出了苗族歌鼟。

  过去,地笋苗寨的先民们居住在几乎封闭的生态空间里,生活单纯。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水声、鸟鸣、风吹树木的声音,以及在生产劳动、狩猎中发出的音律,都会给他们带来乐趣。后来,人们开始模拟大自然的各种“和声”,编成高低重叠的旋律来哼唱。再后来,又在长期的选择、加工和提炼中,形成多声部和声音乐,这就是苗族歌鼟。

  为什么叫做歌鼟呢?“鼟”字是上面一个敲鼓的“鼓”字,下面一个登山的“登”字。从字面上看,表示击鼓的声音,但在当地却是“上台阶,步步登高”“相互比拼”的意思。

  地笋苗寨有128栋吊脚楼,楼房沿山坡建造,层层上升,步步登高,展现出典型的花苗民居特色;青石板路层层叠叠,连接着每家每户。地笋苗歌的声部也由低到高,声音层层叠叠,和这里的环境交相呼应。于是人们就用了这个极度符合地笋苗寨气质的“鼟”字。

肖津汉 苗寨星辰

  从歌鼟中,你能听到生活的声音

  苗族歌鼟是一种多声部音乐艺术,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酒歌、茶歌,更有各种各样的情歌。其中酒歌是苗族在宴席上唱的曲调。人们以歌助兴、以歌会友。在地笋苗寨的人们看来,吃酒不唱歌,就像炒菜没放盐,没有味道。

  客人来了他们会唱:“远方的客人啊,你们一路翻山越岭多辛苦。喝干手中这碗酒,神清气爽快乐多。”

  吃喜酒他们会唱:“吃酒就把酒来唱,木弯就把墨来弹。高朋满座来庆贺,打开歌声闹酒台。好时好日歌好唱,歌也好唱酒好尝。金杯银杯斟满酒,普天同庆喜盈门。”

  对他们而言,除了酒,唱歌是苗寨最高的待客礼节。宴席上,主客之间歌来歌往,场面十分热闹。同时也带有一点兄弟赛歌,不赛不相识的意思。

  在酒宴正式开席之前喝茶点,或者主客对歌前,大家也要唱歌,这歌叫茶歌。这种曲调嘹亮奔放、激越昂扬、富有气势,就像波浪一样起伏绵延。可以男女合唱,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油茶好吃叶连连,生在西天佛面前。只有唐僧想得到,带来凡间伴凡人。”

  苗家喝的茶叫油茶,如果你到地笋苗寨,一定要尝尝苗家油茶。茶叶是当地野生的大山茶叶。相传这里的大山茶叶不能移植,所以在苗民心里它象征着忠贞。甚至新娘出嫁都要用这大山茶叶压箱底,这里茶叶也就成了爱情的象征,更是结婚时的一种特殊礼物,这在外面世界可从来没有听说过。

刘兴 地笋苗寨

  从歌鼟中,你能听到心灵的声音

  地笋苗寨的年轻人一到节日,就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七月十四的“赶歌场”、七月十五的踩芦笙。在活动中,他们还是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意。

  阿哥会这么唱:“初相会,鲤鱼得会清水塘。鲤鱼得会长江水,我良得会聪明郎。”阿妹会这么唱:“初相会,范郎得会女孟姜。范郎得会女孟姜,我郎得会大乡良。”

  他们通过歌声,寻得了意中人;他们通过歌声,喜结良缘。苗族青年举行婚礼后的第二天,男方要打糍粑来感谢岳父母。新娘则要负责担泡糯米的井水。这一担水不一般,其中浸润着新娘子的歌声。这歌叫《担水歌》。

  陪伴新娘担水的是伴娘和“六亲客”。所谓“六亲客”即六位男歌手。新娘挑着水桶,唱着《担水歌》慢慢行走。每走五六步,就要停下来对唱一段:“良到井边去担水,担水担到屋楼房。老的得吃加福寿,少的得吃加文才。”

  一路上就这样唱唱走走停停,即使家离水井很近,至少也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家。新娘这担的哪里是水呀,分明是满满的祝福、浓浓的爱。

唐湘竹 油茶飘香

  从歌鼟中,你还能听到历史的声音

  我们沉溺于这美妙的歌声,陶醉于现实生活的美好,几乎已经忘却,这关于爱情的歌声,也曾经凄婉悲凉。

  一百多年前,一位男子唱着歌,这样深情表白心爱的女子:“杉木苗条登天去,郎做青滕树脚缠。青滕缠树到树老,郎要缠姣六十年。”女子深受感动,却痛苦万分,因为她得嫁给舅舅的儿子。她只能这样唱到:“因为娘亲舅为大,姑姑之女归舅门。我俩相恋不为数,要做夫妻难上难。”

  这是一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恋人。不能相守是因为当地古老的婚姻制度——“舅霸姑婚”。什么是“舅霸姑婚”呢?“舅”是舅舅,“姑”是姑姑。这种婚姻制度规定,舅舅的儿子长大后必须娶姑姑的女儿为妻。

  这在今天看来属于标准的近亲结婚,但过去苗民与世隔绝,为了繁衍子孙等各种现实考虑,这样的婚姻制度维持了很长时间。

  这一婚姻制极大地限制了苗族人的恋爱和婚姻自由,造成了许多悲剧。“舅霸姑婚”终于引发出一桩命案,震惊整个怀化地区。

  清朝道光年间,一个表姐被强行嫁给痴呆又暴躁的表弟为妻,饱受折磨。表姐誓死抵抗,不堪其辱,无奈之下将表弟毒死,自己也被判刑处死。

  这个案子发生后,人们纷纷替表姐鸣冤叫屈。地笋苗寨附近二十四寨的长老和族长全都联合起来,经过抗争,终于废除了“舅霸姑婚”制度,并将此刻成碑文,要求大家遵守。今天,这块刻有“群村永赖碑文”的石碑,还立在地笋苗寨中。

  这块碑文可以说是苗族人的一座历史丰碑,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早的婚姻法之一,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时代,能率先竖起这样一块关于自由婚恋的石碑,可谓惊世之举。

  自此之后,年轻人的自由恋爱得到了肯定。他们或茶棚对歌,或玩山对歌,在歌鼟里寻找意中人,唱着“生也要连死要连,不怕骨头打成棉。骨头打断皮还在,回去医好又来连!”,追求自由美好的爱情。

  地笋苗寨的歌鼟像这里的山岭一样高低起伏,像这里的石阶一样层层叠叠,像这里的溪流一样源远流长。它串联起这里的生活,它表达着这里的烟火,它诉说着这里的爱情,它寄托着这里的希望。它是这里的歌,也是这里的生活,这里的人。

  来地笋苗寨吧,古老的苗族歌鼟,会让你听到这里山山水水,听懂这里的喜怒哀乐,最终,爱上这里的美好与和谐。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观看全景影像

出 品: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湖南广播电视台

喜马拉雅

出品人:谢 力

总监制:彭 宽 周晓晗

总统筹:张华立 龚政文

视觉总监:梁向锋

总策划:秦兰珺

总撰稿:詹乃德

统 筹:李 敏 苏 航 曾 致 赵海燕 朱一丹

摄 影:湖南省摄影家协会VR影像专业委员会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