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产业>行业要闻>文化旅游

文化赋能 推动红色旅游转型升级

时间:2019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 力
0

北京红色旅游景点——黄岭西村

  近年来,作为文化旅游特色主题的“红色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热点,热度连年攀升。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的436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同比增长4.83%,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旅游收入达2524.98亿元,同比增长5.73%,占国内旅游收入的10.32%。

  这些对于我国文化旅游业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红色旅游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另一方面,红色旅游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要求。

  讲好红色故事,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的内涵显示出很强的包容性,不仅包含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抵御外辱、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而且包含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此同时,红色文化也蕴含和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是国人先进风尚的一块精神高地。

  作为文化旅游产品的红色旅游,要讲好红色故事,要透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加深对革命文化历史的了解,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重视红色旅游的内容生产环节,加大对红色旅游文化精品的开发力度,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整合跨界资源,实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多种业态跨界融合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趋势规律,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也须在资源融合、业态融合、文化融合、区域融合等方面求突破。发展红色旅游,涉及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资源,将红色旅游的“点”连成“线”“面”,再到形成整个区域旅游的综合服务体系,势必要加强各业态之间的深入融合,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线路组织、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强合作,将红色旅游、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文创开发、旅游管理、文明引导等进行系统化和全方位优化提升,搭建成熟完善的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机制,从而贯穿整个红色旅游服务体系,形成深度融合、特色突出的融合发展模式。

  海南探索了红色旅游的“四色”融合发展模式,以提升区域经济水平为牵引,带动红色旅游的“红、绿、蓝、古”四色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的高度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与文化、农业、教育、医疗、体育融合发展,开发包括康养度假、研学旅行等红色旅游的特色衍生产品,开发红色旅游周边文化创意产品,培育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当地品牌,实现跨界合作、互利共赢。

  反哺革命老区,形成“红色旅游+精准扶贫”效应

  红色旅游一方面传承红色文化,以革命传统精神教育时代新人,另一方面帮助革命老区人民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使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增加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经济收入,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也实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

  延安将红色旅游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刺激消费、改善民生的资源和推动力,开发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产品,精心组织红色旅游线路,广泛吸引海内外游客。据延安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赴延安的游客累计达6343.98万人次,同比增长25.4%;旅游综合收入410.7亿元,同比增长37.5%。红色旅游促进了延安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延安革命老区的脱贫进程,延安红色旅游经济对“精准扶贫”政策起到了反哺作用。

  吸引社会资本,满足红色旅游市场多元化需求

  从目前红色旅游的投资方式看,主要以政府投入与政府开发为主,市场主体单一,投入资金有限,项目开发多为基础性设施建设,深度内容产品开发明显不足,不适应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形势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助各类市场主体的力量,在以政府主导、社会效益为先的前提下,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和开发,充分整合各方社会力量资源,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共同投入到红色旅游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和运营上。

  首先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保障,确保对投入红色旅游企业的引导与扶持,吸引更多旅游企业参与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其次,探索PPP运作模式在开发和运营红色旅游产品上的可行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管理,以提升红色旅游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再次,实施金融扶持策略,开发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项目。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