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因新冠疫情而封城期间,没人能去电影院、剧场等地。艺术家利用这段时间‘邀请’无数植物来聆听巴塞罗那大剧院的现场音乐会。植物粉丝们座次有序,就像普通观众一样随着音乐轻轻晃动、陶醉其中。”—— 这是西班牙艺术家尤金尼奥·安普瓦在视频艺术作品《布里塞尼奥音乐会》中呈现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当代欧洲多彩精神之一。欧盟成立后,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了这一旨在维护团结与和平的组织,为欧洲大陆实现新愿景开辟了道路。由于欧盟成员国文化和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似乎很难找到共通的文化认同感。而欧洲当代艺术,正在帮助欧洲定义欧洲精神。源于文化多样性的欧洲精神如何呈现?“欧洲精神建立在我们的错误、失败和成功之上,建立在我们的愿景和行动之上,建立在我们的困惑和对自身的永恒探索之上,也建立在我们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适应力以及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的能力之上。” 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首席策展人露西亚?索林格如是说。
以“欧洲精神——绚烂多彩的文化”为名的本次特展,选择了表现形式丰富、风格多样的作品,从摄影到绘画、从视频艺术到照片拼贴和装置艺术,均出自欧洲知名艺术家之手。尽管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但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说完美诠释了欧洲精神的唯一性和欧洲人的身份认同感,致力于为中国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欧洲精神的大门。
中国文艺网持续为大家推出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展作品系列特辑,今日为大家推出欧洲十二国当代艺术特展,来吧,一起了解欧洲绚烂多彩的文化~
《罗格和安》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19 / 布面油画 / 173厘米 × 123厘米
作者在艺术实践中,将绘画(作为一种传统媒介)与当代流行文化的意象和数字时代视觉语言的新形式融合成一体。作者一开始运用了云端的拼贴画步骤,通过数字操作、组装拼贴到最后呈现出油画这一传统媒介,创造了复杂的视觉隐喻场景。
《结构》 [卢森堡] 罗姆·拉马尔
2018 / 布面丙烯 / 100厘米 × 140厘米
作者从追求几何形体美感的“立体派”风格样式中,寻找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
3D线上展厅
【视频】“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特展作品)3D线上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D线上展厅
360°全景展厅
“生命之光——2022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360°全景展厅
看高清大图
请长按二维码进入360°全景展厅
作品展示
《阴(水)的退却》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3 / 布面水墨 / 150厘米 × 200厘米
在画布上用墨和朱砂膏印上汉字“冬”,背面注明日期并签名,《阴阳交接》系列的一部分。
《阳(火)的温暖》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3 / 布面水墨 / 150厘米 × 200厘米
在画布上用墨和朱砂膏印上汉字“夏”,背面注明日期并签名,《阴阳交接》系列的一部分。
《无题#3》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5 / 布面水墨丙烯 / 125厘米 × 165厘米
在画布上用水墨和丙烯印上汉字“龙的传人”, 背面注明日期并签名,《龙的传奇》系列的一部分。
《无题#4》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5 / 布面水墨丙烯 / 125厘米 × 165厘米
在画布上用水墨和丙烯印上汉字“龙的传人”, 背面签名并注明日期, 《龙的传奇》系列的一部分。
《无题#8》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5 / 布面水墨 / 125厘米 × 165厘米
在画布上用水墨印上汉字“龙的传人”,背面注明日期并签名,《龙的传奇》系列的一部分。
《无题#27》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19 / 黄麻纤维水墨丙烯 / 145厘米 × 200厘米
黄麻上用水墨和丙烯印上东巴字体和汉字:龙的传人,右下角印章、背面签名并注明日期, 《龙的传奇》系列的一部分。
《无题#38 》 [比利时] 菲尔·阿喀什
2020 / 综合材料 / 139厘米 × 103厘米
在画布上用粗花呢羊毛面料、激光打印,丙烯、喷漆,帆布线印汉字“龙的传人”,背面签名、盖章并注明日期, 《龙的传奇》系列的一部分。
《布库塔内里》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16 / 布面油画 / 183厘米 × 123厘米
《一家人》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16 / 布本油彩 / 188厘米 × 228厘米
《吉吉·阿莫尔的奇迹》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21 / 布本油彩 / 228厘米 × 173厘米
《我的朋友脚脚》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21 / 布本油彩 / 228厘米 × 173厘米
《普莱斯维特里》 [克罗地亚] 帕夫列·帕夫洛维奇
2021 / 布本油彩 / 228厘米 × 173厘米
《夏天的孩子》 [芬兰] 克里斯托弗·雷兰德
2021 / 摄影 / 190厘米 × 190厘米
三重曝光人像。作者在摄影作品中探索了童年记忆和与自然的早期联系。这些作品带着作者回到童年,有时候是为了前进,有时候仅仅是为了回忆。
《哭泣的女人很愤怒1》[法国] 奥兰
2019 / 摄影 / 110厘米 × 158厘米
这幅作品结合了作者奥兰的脸与毕加索的朵拉·马尔和杰奎琳·罗克的哭泣肖像。
《哭泣的女人很愤怒3》 [法国] 奥兰
2019 / 摄影 / 110厘米 × 158厘米
这幅作品结合了作者奥兰的脸与毕加索的朵拉·马尔和杰奎琳·罗克的哭泣肖像。
《哭泣的女人很愤怒7》 [法国] 奥兰
2019 / 摄影 / 110厘米 × 158厘米
这幅作品结合了作者奥兰的脸与毕加索的朵拉·马尔和杰奎琳·罗克哭泣肖像。
《贪婪的绿色》 [德国] 简·阿尔伯斯
2019 / 综合材料 / 251厘米 × 171厘米 × 19厘米
作者通过将“构成”类的绘画语言和雕塑语言结合,打破了感知的常规模式,用看似纯粹抽象的浮雕作品向观众揭示了它们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细雨》 [德国] 乔治·卡格
2021 / 摄影 / 155厘米 × 120厘米
摄影拼贴画,6 + 2AP纸质印刷品限量版
《猎人的收益》 [德国] 乔治·卡格
2021 / 摄影 / 155厘米 × 135厘米
摄影拼贴画,6 + 3AP纸质印刷品限量版
《搜寻的景观》 [爱尔兰] 马泽尔
2021 / 布面综合 / 200厘米 × 550厘米
作者从他在爱尔兰山水和林地的定期徒步旅行中汲取灵感,打造了这件艺术品——穿过树林时,走得越远,森林呈现出来的就越多。
《结构》 [卢森堡] 罗姆·拉马尔
2018 / 布面丙烯 / 100厘米 × 140厘米
作者从追求几何形体美感的“立体派”风格样式中,寻找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
《绝佳状态》 [卢森堡] 罗姆·拉马尔
2020 / 布面丙烯 / 100厘米 × 100厘米
作者从追求几何形体美感的“立体派”风格样式中,寻找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
《音乐波》 [卢森堡] 罗姆·拉马尔
2020 / 布面丙烯 / 140厘米 × 100厘米
作者从追求几何形体美感的“立体派”风格样式中,寻找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
《与元素玩耍》 [卢森堡] 罗姆·拉马尔
2020 / 布面丙烯 / 100厘米 x 100厘米
作者从追求几何形体美感的“立体派”风格样式中,寻找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
《交火——关于我们的文化本质》[马耳他] 特雷弗·博格
2015 /雕塑/ 15厘米× 300厘米× 300厘米
该装置采用了八角十字架的形式,这是马耳他群岛上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也是1530年至1798年间统治该群岛的圣约翰骑士团的官方徽章。这件作品旨在引起人们对本质和文化的质疑与反思。
《生物圈》 [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20 / 摄影 / 43厘米 × 4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鸟与王冠》[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18 / 摄影 / 73厘米 × 7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天使与狗》[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16 / 摄影 / 33厘米 × 4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桌边的白领男孩》[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09 / 摄影 / 93厘米 × 12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带白领结的猫7》[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17 / 摄影 / 73厘米 × 7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戴羽毛领的女孩》[荷兰] 玛丽·塞西尔·蒂伊斯
2015 / 摄影 / 73厘米 × 73厘米
17世纪前艺术家的影响在作者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但同时她的个人诠释是完全当代的。作者有时候出乎意料地将物品拟人化,脱离日常形象,呈现出全新的个性,如在时空中“冻结”。
《可用的身份》 [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20 / 布面油画、丙烯 / 62厘米 × 47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美杜莎之眼2》[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17 / 布面油画、丙烯 / 130厘米 × 100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飞翔的荷兰人》[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21 / 布面油画、丙烯 / 103厘米 × 160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移交协议》[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21 / 布面油画、丙烯 / 104厘米 × 75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感知判断》[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19 / 布面油画、丙烯 / 95厘米 × 79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团结的欧洲》[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21 / 布面油画、丙烯 / 95厘米 × 86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未发生的进化事故》[波兰] 约瑟夫·拉法尔·奥宾斯基
2016 / 布面油画、丙烯 / 102厘米 × 82厘米
艺术家想要传达的并不重要。艺术真正发生在观众的眼里、心中。
《回到草地》[西班牙] 尤金尼奥·安普瓦
2019 / 视频 / 1分48 秒
一群骑自行车的人穿过草地,创造出疯狂的场景。艺术、文化和历史首先成了亲历者,然后观众成为这种有着不寻常表现的演员。
《布里塞尼奥音乐会》[西班牙] 尤金尼奥·安普瓦
2020 / 视频/ 8 分 56 秒
这个视频创作于西班牙因新冠疫情而封城期间,没人能去电影院、剧场等地。艺术家利用这段时间“邀请”无数植物来聆听巴塞罗那大剧院的现场音乐会。植物粉丝们座次有序,就像普通观众一样随着音乐轻轻晃动、陶醉其中。